木桶理論說,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取決於最長的一塊木板,而是最短的一塊木板。此理論第一次問世,便驚世駭俗。許多管理者發現,自己過度強調最長的木板,造成了最薄弱鏈條的鍛煉。俄羅斯十月革命的成功,就是木桶理論的鮮活反例。
後來有好事者紛紛挖掘木桶理論。改進之一,就是木桶能裝多少水,還取決於木板之間是否結實,說明團結和補漏的重要;改進之二就是,基礎最重要,你想想要是木桶沒底,豈不是一點水也裝不上了?還有人說,木桶在什麼狀態也很重要,不然你把木桶倒扣,能裝多少水?
嶽家榮想,這麼高級的理論,在自己這個年齡段,本來無緣問津。可是老爸和老媽的單位推薦這個理論,大概是在單位學得有心得,回到家裏就不約而同地要箍牢嶽家榮這隻小木桶。
功夫功夫不負有心人。嶽家榮日常學習生活中也學會了用木桶理論來分析自己。這次要參加省級辯論大賽,嶽家榮便再次用木桶理論來分析自己的弱勢項目。
自己聽力能力是無與倫比的,拜天星高科技所賜,自己的語言模塊倒目前為止所向披靡,無所不知。就是在公交車上聽到少女向男友撒嬌的呢喃碎語,自己大腦的那個神奇模塊也不厭其煩地進行翻譯,還煞有其事地提示,這些話有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嶽家榮覺得十分好笑,別人聽一句,自己聽兩回。
問題是自己的口語表達與聽力相比,是判若雲泥,慘不忍睹。英語口語還多少能應付,這聯合國十大官方語言,除了漢語和英語,還有德意俄法奧阿日西,哪個語言對自己而言都是鴨母聽雷轟,除了有聲響,全然不知道所為何事。
第二個弱項也是雷同,這些語言說不出來,還看不懂。要是辯論比賽的時候,來個閱讀理解,出個紙質提示的問題,自己豈不是要血濺當場?
辯論比賽就在下個周日,兩天內高密度產生各項冠軍,校長當然最希望能獲得辯論比賽第一,至於像嶽家榮能獲得語言特殊獎項,那分量還不夠沉澱,壓不住自己的雄心。校長拍了自己的肩膀,寄予了殷切的厚望,嶽家榮感覺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就幾天時間,如何百尺竿頭,突飛猛進,克服這兩個要命的弱項?這兩個弱項就像木桶的縫隙,或者是木桶的底,搞不好,自己的傳奇故事就要漏個幹幹淨淨。
第一個問題還好辦,省級辯論賽的組織者對本次比賽使用的語言進行了限製,隻能使用聯合國的十大官方語言,比原來的天馬行空的語言有數多了。
嶽家榮向校長提出要補習這八門語言,校長滿口答應,數了以下本校隻有六種語言的外教,另外的兩種莉維亞老師自告奮勇去請援兵。
嶽家榮計劃每天下午惡補兩門外語。
就一周時間要突擊十門外語,而且這些語言在此之前自己是聞所未聞,因此嶽家榮和各科外教討論商量,從最簡單的發音開始。
一開始教授發音,外教老師就覺得迷茫。嶽家榮每個單詞意思都知道的清清楚楚,就是不懂怎麼發音,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不過老外覺得,大凡不勞而獲的天才,都有格式各樣的毛病,常人無法解釋。嶽家榮有這問題,正是天才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