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瘋狂的年代(1 / 2)

忐忑中,吳正帶著妹妹吳莉走出了自己的房間。

這是一棟南方民間常見的四室屋,屋子的正中是堂屋,堂屋的兩邊是左右各兩個房間,堂屋的後麵還有一個的雜屋。

走到堂屋後,吳正又接著跨入了四室中的其中一間。

這是一間當作柴火房兼飯堂的屋子。

屋子內的光線稍微有點暗,因為長期燒柴火的關係,整間屋子都被柴火的煙脂熏得黑黑的。在這樣一個年代,在農村,煤火對大多數家庭來,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更別後世最常見的液化氣、煤氣爐了。

屋子裏還殘留著淡淡的煙火味,讓吳正感覺有點熏眼睛。但他此時卻有點熱淚盈眶,因為時隔十幾年之後,他又一次見到了他生命中最親的兩個人,他的爺爺奶奶。

“正,你怎麼啦,快去洗刷一下來吃飯。”

看到吳正有些異樣,奶奶招呼了他一聲,開始往飯桌上擺碗筷。

“哦,沒事,煙有點熏眼睛。”

吳正揉了摟眼睛,強忍住內心的情緒,開始去倒熱水刷牙洗臉。

此時,村裏的廣播正好響了起來。

“現在BJ時間七點整。”

“聽眾朋友們,早上好,今是199年1月0日,農曆十二月十六……現在播報早間新聞。”

“新華社消息,1月18日起,鄧平同誌南巡武昌、深圳、珠海、SH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

“鄧平同誌強調,中國要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要求思想更解放一些,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建設的步伐要快一些,千萬不可喪失時機……”

“鄧平在視察時一再強調,要經濟發展得快,必須依靠科學和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

吳正洗刷的動作停住了。

通過村裏的廣播,他獲知了重生後的準確年代,也獲知了一條重要的信息:鄧平南巡。

他不禁想起了後來傳遍大江南北的一首歌。

199年

又是一個春

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

地間蕩起滾滾春潮

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

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

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

……

199年,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分水嶺,正是因為鄧平同誌的南巡,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吳正現在所想的是,為什麼老要讓他重生在這個年代,為什麼不能再早一點點?

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原因,因為199年對他的人生來,也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嶺,就在這一年裏,他的人生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吳正一下又想起了很多很多。

“正,快點來吃早飯啊。”奶奶的叫聲又打斷了他的思緒。

吳正坐上了四方形的木質飯桌。

在這個年代的農村,早飯是一定要吃的,因為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所以擺在吳正麵前的是一碗大米飯。菜就比較簡單了,一些昨晚的剩菜,再加上一碟自製的醃蘿卜就是早晨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