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公交車上人實在是有點多,整個車上幾乎站滿了人。
剛上車門,吳正便發現了異常。
車的中後部明明還可以擠人,兩個0歲左右的年輕夥卻一左一右地夾在車的前門兩邊,上車的人必須從他們兩人中間擠過去才能上車。
很明顯,這兩人是在探包的。
所謂探包,就是趁上車混亂的時候試探上車乘客的口袋,看看誰的口袋裏有貨,好物色下手的對象。
在這個年代,尤其是農民,背包包的並不多,使用錢包的也很少,有點錢的話,一般是揣在衣服的口袋裏麵,而且護得很嚴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扒手們想趁上車的一霎那混亂就搞定大目標的可能信並不大,最多能弄點錢,因此探包就成為了一種必要的業務手段。
要論對扒手這個行業的熟悉程度,吳正真的一點都不差。
在前世的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到1世紀初,是扒手最為猖獗的時候,全國各個城市不論大,都會有大量扒手團夥的存在,公交車、長途客車、火車,市場上、商場裏、醫院裏,甚至大街上,隻要人多的地方,就會少不了扒手的身影。
這種情況直到010年後才稍稍有所好轉。
好吧,就算你們夾在那裏探包咱也還是得上啊!
然後吳正就感覺到了,兩隻手輕輕地擦過了自己的口袋。
還是被盯上了。
吳正可不想自己成為他們的目標,於是吳正的右手在擦上自己右口袋的那隻手背上輕輕一彈。
這是一種警告。
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是在警告扒手:我知道你們的存在,識趣的話別來惹我。
一般情況下,扒手收到這種警告後就不會亂來了,他們也擔心惹上了惹不起的人,那樣下場會很淒慘。
在街頭,扒手雖然收入豐厚,但絕對是一個上不了台麵的行當,一旦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下次真的會很淒慘,斷手斷腳算是輕的。
比如軍哥那一次。
看門的那個青年驚訝地看了吳正一眼,然後就不動了,表示他懂了。
交了五毛錢車費之後,開始往車廂後部擠,邊擠邊繼續留意車廂內的動靜。
還別,在他的留心之下,吳正又發現了異常。
他發現了負責下手的老手。
實在的,在公交車上下手的這種扒手手段算不上太高明的,真正的高手一般集中在醫院、大商場那樣的地方,那種地方得手的收入要比公交車上高多了。
所以在公交車上,負責下手的老手一般都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手上一般會拿一樣東西打掩護,要麼是一個手提包,要麼是一件衣服,要麼是一份報紙之類的,都是方便一隻手拿的那種。
這些東西一般是來遮擋事主的視線的。
吳正發現的這個老手,他手裏拿的正是一件外衣。從外表上來看,這人跟普通人並沒什麼區別,也不賊眉鼠目地東張西望,但吳正能敏感地察覺到他與門口那兩個探包的扒手之間很隱秘的眼神交流。
由此,吳正能分析出來,這個扒手分隊起碼有4人以上聯合作案,應該起碼還有一個轉移贓物的在車後門附近,隻不過在他們還沒下手的情況下,吳正沒法準確判斷出那個負責轉移贓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