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讀書無用論(1 / 2)

人為什麼要上學?

按照現在流行的法,那就是知識能改變命運。

這一點,對普通家庭出身的人來尤為重要,當年的吳敏霞如此,劉學文也是如此,重生前的吳正也是如此,他們之所以上學,就是渴望學到知識來改變命運。

但這一點,對重生的吳正來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因為現在的他就算是不再上學,他現有的知識和經驗也足以保證他在事業上再次成功。

為了家庭?

也不是,吳正相信,隻要他想要,找一個不錯的女人成個家並不是難事。

如此來,應該就是為了經曆二字了。

從吳正的前世來看,他的事業算得上是成功,可家庭卻經營得一塌糊塗,而最讓他覺得遺憾的莫過於經曆。

因為初中時所發生的諸多事情,讓吳正走上了與他人完全不同的一條路,在這條路上,他充滿了戾氣和怨恨,走得非常的孤獨,這對他以後的性格和行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讓他後悔不已。

在後世同學聚會的時候,同學們羨慕他事業有成,他卻在羨慕人家人生經曆健康和完整。

當他看到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起上學時的經曆時,他是妒忌的,因為他正常的中學生涯隻有剛開始的一年半,後來的經曆都是扭曲的。

吳正明白了,他之所以還要執著於去上學,那就是他希望有一段完整的學生經曆,以彌補前世的遺憾。

最關鍵的是,接下來的這個學期,是導致吳正前世的人生出現大轉折的關鍵,如果吳正不再去經曆一番、好好以一個成年人的心態再去體驗一次的話,那他的重生豈不是白來了!

還是那句話,缺什麼就想要什麼。

對吳正來,他不會缺少事業上的成就感,但他如果不上學,他就會缺少這段正常的經曆。

這才是他想再次上學的真正原因,一切為了無憾。

他甚至在想,大名鼎鼎的比爾·蓋茲在成功後,有沒有為當時的退學而後悔呢?

這是一件不清的事情,因為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

吳正決定把這個答案再跟鬱俊印證一下。

“如果你現在就有一份足以讓你獲得巨大成功的事業,你還會去上學嗎?”

鬱俊又是一楞,這次他沒有急於回答。

想了想,他道:“不會。”

並且他立即給出了解釋:“上學就是為了事業,既然已經可以走上成功,那我為什麼還要浪費時間去上學?花上四五年時間去上個大學,不過就為了拿個文憑,可如果我事業有成的話,那份文憑對我意義不大。”

吳正不得不承認,鬱俊的這番話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這話與時下正流行的一個觀點很相吻合,那就是讀書無用論。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悖論。

吳正知道,從新中國成立至他前世跳樓時,一共出現過三次“讀書無用論”的思潮。

第一次是在“文革”後期,以張鐵生交白卷上大學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國人,何必學外語,不學AB,照樣幹革命”,成為廣大青年的口頭禪,學校停課,學生停學,知識分子是“臭老九”,成為批鬥的對象。

第二次出現在改革開放初期的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也就是現在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