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圓的做法並不複雜。
皮的成分主要是糯米粉,而餡這一塊,根據口味的不同,原料也不同。豬板油是必須的,白糖也需要,鹽可用可不用,其它的可以用芝麻、花生等。
對吳正來,糯米、豬板油、芝麻、花生等這些原料都是現成的,隻需要把他們進行加工。
糯米、花生、芝麻等這些都要碾成粉。
這對吳正來不是難事。
因為食品加工廠的需要,吳家早就花了一千多元錢買了一台型的食品碾磨機,碾磨不是問題。
要做就幹脆多做一點。
吳正先用鍋把花生、芝麻分別用鍋炒熟。
然後,他開動了碾磨機,先把糯米碾磨成粉,接下來就是花生和芝麻,都一一碾磨成粉備用。
接下來是豬板油。
豬油分兩種。
一種是用肥肉熬的油,在鄉下,這種油叫水油,它冷卻後是水糊狀的,並不適合用來做湯圓。
另一種就是板油,這是用豬肚裏的油脂熬出來的,冷卻後會凝固成固態塊狀。
做湯圓之所以要用板油,需要的就是它這一凝固特性。
比如芝麻餡的湯圓,其餡的成分大約就是份芝麻、4份白糖、份板油、1份水按比例加熱攪合成糊狀,再放入冰箱冷藏一會就會凝固。
吳家現在沒有冰箱,但現在室外氣溫本來就不高,在室溫下很快也會凝固,不影響製作。
因為吳正同時采用了花生和芝麻,這自然就意味著他要做兩種餡的。
這東西做起來對吳正真的沒難度,不過就是費點時間而已。
很快,兩種不同的餡就準備好了,糯米粉也拌了少量的麵粉,再加水揉成了富有彈性的粉團,接下來就是包湯圓了。
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因此在包之前,吳正特意去把在外麵玩得正歡的吳莉和楊宗偉抓了回來。
一聽有湯圓吃,兩個家夥興奮得不行。
在這個年代,因為碾粉對大多數家庭來並不方便,而後世超市裏到處可見的湯圓在這個年代也還很罕見,所以朋友想吃一次湯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現在一聽可以自己親手包湯圓,兩個家夥立馬就興奮了。
包的過程也不複雜。
先把一團糯米粉團捏成碗狀,加入適量的餡,再把碗口捏合,再在手心裏揉成圓球狀即可。
吳正進行了分工。
他自己負責包,兩個家夥負責揉。
吳莉和楊宗偉非常的興奮,因為他們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揉泥巴,他們很擅長把泥巴揉和捏成各種形狀。
現在這個跟揉泥巴有什麼區別?
並且還不會弄髒衣服挨大人罵,因此兩個家夥立即就喜歡上了。
吳莉有點皮。
明明把湯圓揉成圓球狀就可以了,她還非要弄點粉團搓細,給湯圓粘上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要弄成人臉。
楊宗偉有樣學樣,也跟著玩了起來。
吳正無奈地搖了搖頭。
他並沒有去幹涉這兩個家夥。
在他們這個年齡,隻要他們玩得開心,那就任由他們玩去吧,他原本就沒指望兩個家夥幫太多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