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山也是初二(1)班的學生,不過他與班上大多數同學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來自於湘水縣最邊遠也是最貧困的鄉下。
關於這一點,張遠山自己早就心裏有數。
比如,論遠,班上同學沒有比他更遠的。
從縣城去他家裏,每隻有兩趟過路車,還是從本縣通往鄰縣的那種,交通極其不方便。
比如今早,張遠山的父親一早就送他來學校,剛到學校,水都還沒來得及喝一口,就要往汽車站趕,因為晚了的話,中午那趟回去的車就趕不上。
再論窮。
班上來自農村的學生並不少,可比張遠山家還窮的,他還沒有發現。
在張遠山他們那一帶,不隻是他家窮,基本上家家戶戶都差不多,這是因為那裏交通極其不便,又沒有可靠的收入來源,鄉鄰們想不窮都很難。
對於張遠山考上一中這事,他父母又開心又發愁。
開心的是兒子將來很可能有大出息,發愁的是每個學期那幾百塊錢學費,還有生活費。
張遠山還清清楚楚地記得,自己第一個學期來交學費時,交的是一大把零錢,因為那是父母七拚八湊找鄉鄰借來的。
為此他還遭到了很多同學的笑話。
然後他家自他上初中開始,每年都會養上兩頭豬,一頭留到過年的時候,一頭留到暑假的時候,目的不是為了自家吃,而是為了賣錢幫他交學費。
至於生活費,別的同學每個星期都會有十塊、十幾塊、二十塊,但張遠山隻有可憐巴巴的五塊,整整0塊錢他差不多得熬上一個月。
因此,他每次來學校的時候,他的行李箱內就會裝了很多鹹菜。
那就是他的下飯菜,所以他每次在食堂隻會打上一份米飯,隻有在實在熬不住了的時候,才會偶爾打上一份蔬菜。
為此,他也遭過同學們的笑話。
但張遠山不在乎。
他覺得,隻要自己努力,那將來的日子一定會好的!
吳正再次回到宿舍的時候,正好看到張遠山在整理他的行李箱,然後就看到了他箱子內的那些鹹菜。
對於張遠山的境況,吳正也是很清楚的,他甚至有點佩服這個同學。
他還知道,換做在前世,他接下來要過的日子並不會比張遠山強太多。
“吳正。”
“張遠山。”
兩人以最簡潔的方式先打了一個招呼。
“你怎麼跑回宿舍了?不是應該呆在教室的嗎?”張遠山好奇地問了一句。
因為家境懸殊,張遠山平時並不怎麼跟同學們一起瘋,但正常的交流還是有的。
“我回來拿作業。”
吳正回了一句,然後也用鑰匙打開了自己的箱子。
他之所以跑回來,自然是為了解決作業問題的。
原本按照吳正現在的性格來,被痛批一頓也不是什麼大事,可他想到,自己和趙老太婆起碼還要相處一年半,能不惹事就盡量不惹事,以避免成為其眼中釘。
吳正還知道,過日子平平淡淡不做出頭鳥才是真,哪怕重新體驗校園生活。
他立即在自己的行李箱翻了起來。
寒假作業果然在裏麵,在一起的還有上學期的課本什麼的,這箱子吳正放假拎回去根本沒開過。
其實與後世相比,這個年代的初中寒假作業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