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食堂的隊伍有點龐大,吳正數了數,差不多有0來號人,差不多占了全班的三分之一還要多。
基本上,上次參加聚會的同學,上午到了的全部在,包括女同學。
連曾美麗都樂嗬嗬地和薑涵走在了一起。
快走到食堂門口時,吳正這才想起來,自己還沒去換飯票和菜票。
在現在這個時候,一中的飯票和菜票都還是分開的。
這主要是因為,在之前,購買飯票需要用糧票或大米才行,而糧票一直使用到去年年末,學校才通知取消。
基於這個原因,學校暫時還沒有取消飯票,大概要到下個學期,新版菜票出來後,飯票才會跟菜票完全合並。
而盡管糧票已經不能用了,但用大米還是能換飯票,隻是需要適當加收一定的加工費。
吳正記得,大概是50斤米加收十幾塊錢加工費的樣子。
這個規定主要是照顧來自農村的學生。
因為一中來自農村的學生有點多,很多都是直接從家裏背米來換飯票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省一點點費用。
“你們在這裏等我一下,我先去換票。”吳正先和大家打了個招呼。
雖然他現在口袋裏並不缺錢,但沒有飯菜票的話,他有再多錢也是買不到飯菜的。
因為是開學日,換購飯菜票的人有點多。
不過學校已經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直接在食堂門口擺開了一大遛的桌凳,作為了臨時的兌換點。
排了幾分鍾的隊之後,終於輪到吳正了。
“來50斤飯票,剩下的全部換成菜票。”吳正直接遞上了100元錢。
這應該算是大手筆了,站在一邊的同學都看得有點驚訝。
按照正常的兌換量,一般的兌換個三五十就已經算多的了,更多的是十元、二十元的兌換。
比如前世的吳正,一次兌換的量一般不超過10元。
吳正這是嫌麻煩。
他算了一下,現在的大米市價大概4元左右一百斤,而飯票含加工費在食堂的定價是40一百斤,50斤飯票也就0元,剩下還可以兌換80元的菜票。
如果按照前世的標準,他每個星期的夥食費不含飯票大概是10元左右,80元也就是兩個月左右的水準。而這世他不差這點氣了,那自然就得大方一點,多兌換一點在。
100元換來的飯菜票其實也不多。
比如飯票,大約是兩指寬的軟塑料片,一張三兩,50斤也才一百多張,以每捆100張記,也才兩捆不到,附帶幾張一兩的零票。
菜票就更少了。
兌換的老師見吳正一次換得比較多,幹脆給他的是最大麵值的一元票券,80元連一整捆都不到。
為圖省事,吳正把所有的飯票和菜票往薑涵的手裏一塞:“薑涵,你看著安排吧。”
薑涵笑得臉都快綻開花了,大大方方地接受了這個差事。
有了飯菜票,接下來就得自備飯盆了。
在這個年代,到食堂吃飯還得自備飯盆,否則就隻能用手抓著吃。
為方便大家,學校在食堂門口放置了一大遛碗櫃,以班為單位貼著標簽,以方便學生存放飯盆。
薑涵熟門熟路地帶領大家走向了自己班級的碗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