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吳大廚要興旺了(1 / 2)

月1日這,對響水村的人來,是歡慶的節日。

這種歡慶不僅來自於吳家所擺的三三夜流水席,更來自於三三夜連續唱人戲。

在早年的湘省鄉間,在電視等娛樂節目還缺乏的年代,唱人戲便成為了最讓人開心的娛樂節目。

每當逢年過節,或者是長輩做壽、新房建成、婚嫁迎娶、或者是添丁等大喜事,具備條件的,除了擺酒之外,還會唱上幾場人戲,也就是地方花鼓戲。

每當唱人戲的時候,十裏八鄉的村民們無論大,都會聞訊早早地趕來。

唱人戲確實是大場麵。

一般好戲開場前,是開場鑼鼓。

開場鑼鼓往往要敲很久,一是等觀眾,二是等演員做準備,三是暖場。

開場鑼鼓一響起來,住在附近的老百姓便會按耐不住。

正在吃飯的人們,會把碗裏剩下的飯使勁往嘴裏扒拉完,心急火燎往戲場跑。

老頭子會一個勁地催促老太太:快點,快點,你去不去?不去我一個人去了啊。

孩則會站在門外,一會往戲台的方向張望,一會急慌慌地叫媽媽:快點啊,媽媽!別人都去了,三花臉就要出來了。

至於大姑娘夥子,則早早地趕到了戲場,等待好戲開場。

開場鑼響起來不久後,台下便是黑壓壓的人頭一片。

等著看戲的人也是百樣人百樣心思。

老人們一般是早就自帶板凳占了坐,開場鑼鼓一響,便坐在一起,談論著既將開演的劇情,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語講得唾沫四濺、聲情並茂。

年青夥子一般是聚集在外圍,三五成群,開著一些低級的玩笑,鬧得不亦樂乎。

大姑娘們則不同。她們安安靜靜地或站或坐,兩隻耳朵卻不閑著,一邊聽老人們討論劇情,一邊聽夥子們開玩笑,偶爾也低下頭幾句,竊竊笑兩聲。

開場鑼鼓一停,整個戲場立馬鴉雀無聲,隻剩下孩子們在竄來竄去。

好戲開場,唱戲的人很快進入角色,看戲的人也很快入了戲。

老年人和中年人嘴裏嗑著瓜子,心思都在戲裏,時不時還跟著哼上幾句。

夥子們就不同,他們眼睛一邊看台上,一邊偷偷看身邊有沒有姑娘,心思自然是一半在台上,一半在台下。

俗話:唱戲的癲子,看戲的傻·子。

這戲,真的能讓人癡迷。

那些看戲的,一個個忘乎所以。

看到精彩處,人群會情不自禁叫一聲“好”。

看到高興處,人們就會哈哈大笑。

看到傷心處,那些婦女、老奶奶會不停地擦眼淚,有的還會哭出聲來。

看到壞人出場,往往會破口大罵。

……

正所謂台上一場戲,台下也一場戲,唱戲的是人,看戲的也是人。

很多時候,還真分不清哪是台上哪是台下、誰是演員誰是觀眾。

可在早年間老百姓的心裏,花鼓戲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吃飯一樣,變得必不可少。

甚至飯可以不吃,戲卻不能不看。

可以,唱人戲比過節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