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白酒行業向來就是一個暴利行業。
據016年統計,中國知名白酒品牌,比如茅台、五糧液、洋河等,淨利率普遍超過0%,貴州茅台更是高達5%。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比如,美國最為暴利的煙草行業,淨利率也才0%左右,而國外酒水品牌的淨利率僅在0%左右,像蘋果,穀歌,微軟這樣的公司,淨利潤率也隻能達到%左右。
可以,白酒行業的暴利,除了煙草行業以外,基本沒有其它行業能與之媲美。
白酒行業之所以能如此暴利,自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中國酒文化盛行。
在中國,白酒從古至今就不缺乏群眾基礎,時候課文裏麵,就學過李白的“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而白酒也成了中國式聚會不可或缺的元素。
其次,白酒生產成本低,容易溢價。
這一點很關鍵。
在白酒行業裏,向來有三斤糧食一斤酒的法,而這個一斤酒,指的是65度的原漿酒。
通過勾兌後,一斤50度左右的白酒,其所需糧食大概隻需要兩斤半左右。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
比如,在9年,一瓶一斤裝的五糧液價格是45元左右,而茅台則高達90元。
那他們的糧食成本大概多少呢?
在9年,一百斤大米的價格大概是5元左右,也就是,三斤大米的價格也就0.75元,這是一斤白酒的糧食成本。
就算在加上人工、設備折舊、其它費用成本等,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到五塊。
這個溢價簡直就是要翻了。
而且,白酒是耐貯藏,並且越存越香,存得越久就越容易溢價。
最後一點,品牌溢價因素很高。
比如,同樣的成本,一瓶湘水大曲才賣幾塊錢都賣不動,而五糧液卻可以賣出四五十塊。
這就是品牌的作用。
事實上,在九十年代中後期,很多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地方白酒品牌,卻活生生地通過做廣告做得全國都有名,比如1995年的央視標王孔府宴酒,96、97年的秦池,再包括後來廣告做得滿飛的洋河,劍南春等。
這正是吳正這麼重視酒廠的原因。
對國內的大多數酒民來,他們其實並不能很準確地喝出酒和酒之間的品質差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般是哪個有名、哪個貴就喝哪個,盲從的比例非常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正完全可以通過廣告宣傳的方式來推屬於自己的白酒品牌。
而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湘水縣酒廠的原漿酒。
在後世,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懷念早年的湘水大曲,原因就在於湘水大曲是真正的純糧食酒,喝起來不辣喉、不上頭、沒後勁,唯一的缺點就是口感不佳。
而口感不佳的原因並不在於它的原漿酒不好,而在於它的勾兌技術不過關。
一起原漿酒及勾兌技術,又得新中國的白酒行業發展曆史。
在六十年代以前,中國所有的白酒基本上都是純糧食酒,是通過用酒曲發酵後蒸餾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