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市為曆史文化名城,荊楚歲時,先民祭祀火神,固無論已,稽諸何方誌,今之火宮殿,又名乾元宮,建於明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前,距今已有四百三十餘年曆史。
這段文字,是吳正後世在火宮殿的《重修記》裏所看到的。
由此可見,給火宮殿冠以中華老字號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這老字號,確實一個多災多難的老字號。
據曆史記載,火宮殿光是重修、擴建的次數就不下六次。
“火宮殿的第一次重修是在道光六年(186年)。”
“民國二十七年(198年),一場文夕大火,把這裏的殿宇焚毀殆盡,直到民國三十年(1941年)才再次重修,但僅恢複了火神廟堂。”
“解放後,60年左右擴建了一次,興建了一些樓房,把這裏辟為了對外開放單位。”
“1984年,火宮殿進行了解放以來第二次規模較大的翻修改造,主樓改建成廳、樓、亭、閣式的仿古建築,並更名為‘火宮殿酒家’。”
……
麵對張穎和馬麗,吳正開始談起了火宮殿的曆史,一條條出來,如數家珍。
“你怎麼知道這麼多?我在長市讀了幾年書都沒你這麼清楚。”張穎好奇地問了起來。
能不清楚嗎!
作為一位飲食界從業人士,吳正在前世不知道來過火宮殿多少次。
而且他還知道,如果曆史不發生改變的話,在明後年,這裏還會有一次大規模的翻修改造,會在主樓西、北兩側建起裙樓,在南側興建一座七層古典式建築,以解決企業無停車場和營業廳麵積過等問題。
而火宮殿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的一次改擴建工程,將會是在001年到00年。
到時這裏不僅會恢複火神廟、古戲台、火宮茶館,還會修飾古牌坊,新建西棟美食街、宴會樓、石坊、水池涼亭,讓這裏形成中國南方獨特“火廟文化”。
盡管這裏現在的麵貌,跟他後世看到的有很大區別,不過吳正還是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建築和店鋪。
要論火宮殿啥吃最有名,吳正自然一清二楚。
排名第一的自然要數臭豆腐。
清同治年間,長沙府湘陰縣城一家薑姓豆腐店,因一缸醬醃豆腐幹久置而偶創油炸臭豆腐,後在縣城賣得紅火。
清光緒時,薑家把臭豆腐搬進長沙火宮殿。
到薑家第五代人薑炳坤,在火宮殿經營臭豆腐時,已是全城聞名。
而讓臭豆腐聞名下的則是****。
1958年4月****視察火宮殿時,一邊品嚐臭豆腐一邊:火宮殿的臭豆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
****的這句話使火宮“臭”名遠播。
到了後世,全國各地的大街巷,到處都有那種標著“正宗長市臭豆腐”的推車。
其次,這裏的龍脂豬血、紅燒豬腳、肉絲饊子、姊妹團子、鱗皮豆腐、糖油粑粑等,都是蘊含著很多曆史典故的經典吃。
對於這些經典吃,吳正是淺嚐即止,兩個女人卻是吃得津津有味。
相對來講,馬麗的話明顯要比張穎要多。
她邊吃邊問吳正:“正憨,你現在也算做餐飲的專家了,要是讓你來評價,你能給這些吃打多少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