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暗訪,兩位記者不僅沒把真·相查出來,反而差點給人揍了。
“大爺,聽響水村那邊有家吳大廚食品加工廠,您了解不?”
“清楚啊,怎麼啦?”
“聽吳大廚生產的食品味道特別好,是因為添加了香精,是不是這樣啊?”
兩位記者想套話。
正在田間勞作的大爺拎起了鋤頭:“你們兩個狗·日的,是有人花錢請來抹黑吳大廚的吧!我女兒就在吳大廚工廠上班,有沒有添加什麼鬼香精她還不知道?現在我家都吃吳大廚的食品,要是添加了那鬼東西我們還敢吃?”
見勢不妙,兩名記者落荒而逃。
一連問了好幾個地方,都是如此。
有一次他們還差點讓人給堵了。
他們就有點弄不明白了,這裏明明不是響水村,為啥這裏的老百姓都護著吳大廚?
不是發財了容易招人眼紅的嗎?
無奈之下,他們隻好直接找上了吳大廚,想親眼去看個究竟。
吳大廚不僅沒有刁難他們,反而熱情接待,並且直接帶他們去了食品加工廠,讓他們看了所有食品的完整生產過程,也讓他們看了原料、輔料倉庫。
很自然地,他們並沒有在工廠裏發現任何化學添加劑的成分。
不僅如此,工廠裏的衛生、管理等都是一流的,完全不像是一家縣級民營食品生產企業。
毫無疑問,這裏確實生產的是綠色安全無汙染食品。
再去調酒車間參觀也是如此。
“好像吳大廚在湘水本地很得人心啊,這是怎麼回事?”兩位記者試探性地問出了這一讓他們很感疑惑的問題。
答案很讓他們震驚。
一家的吳大廚,竟然已惠及整個湘水縣。
更多值得調查的真正線索冒了出來。
一是農商合作計劃。
在這個計劃上,現在受惠的已不止一個城關鎮,周邊鄉鎮也開始被帶動起來,大量菜農在基層政府的搭橋牽線下,和吳大廚簽署了辣雞、黃豆、蘿卜、豆角等經濟作物的種植。
兩位記者在順著這條線索采訪的過程中發現,大量老百姓已因為這項合作開始受惠,家庭收入有了很大的改善。
二是定向養殖。
在整個湘水縣,已經至少有五個鄉鎮和吳大廚開始合作,開展豬、牛、羊、雞、鴨、鵝等大規模的牲畜養殖,以及魚、龍蝦等水產養殖。
別的不,單是雞這一塊,吳大廚每的需求量已達到000隻以上,這個需求還在不斷擴大。
再有就是對當地企業的扶持這一塊。
不少國企因為吳大廚而起死回生。
供銷公司是一個例子,玻璃廠是一個例子,酒廠又是一個例子,還有不少和吳大廚配套的村集體企業在快速崛起。
還有就是在安置國企下崗職工這一塊,吳大廚也已成為了湘水一塊響當當的招牌。
兩位記者沒想到,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竟然有隱約成長為湘水縣支柱企業的意思。
這一采訪,兩位記者就忙碌了三,獲得了大量一手的報道資料。
他們發現,這家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竟然沒有任何的汙點,一直都保持著良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