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廖宏才的急切,響水新村計劃不得不提前啟動了。
對於吳正來,原本是沒什麼的,因為提前啟動的話,最先動的是整體規劃,然後就是修河堤。
單純隻是啟動這兩部分的話,在經濟上還不至於給吳大廚造成任何壓力。
要知道,吳大廚的收益正在爆發式的增長,而響水新村的規劃建設,又不是一時半會能弄成的事。
隻不過在具體的規劃設計策劃上,吳正又跟幾位領導有了些許的分歧。
按照廖宏才的想法,他希望將響水新村打造成一個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為一體的全國性典範。
精神文明建設這點好辦。
等響水新村建成後,各級政府齊努力,好好策劃一下,不難打造出亮點來。
但在物質文明建設這一塊,廖宏才要求就比較高了,他並不滿足於建設一個現代化、提前達到康水平的現代化新農村,而是希望整體經濟能上規模,最好能達到甚至超越華西村的程度。
因此,按照他的想法,他希望把吳大廚在湘水的產業都集中到響水村這一帶來,讓響水新村在名義上涵蓋吳大廚。
這樣一來,響水新村的經濟規模很容易就上一個巨大的台階,以吳大廚現在的發展趨勢,響水新村超越華西村隨時都有可能。
吳正立即就否決了這一點。
“廖老板,你這麼做的話,響水新村的名聲及影響力確是可以上一個台階,但這麼做的話,副作用也很大,對以後的發展有很大的隱患。”
“看。”
吳正毫不客氣地開始表達他的觀點。
“第一點,把吳大廚並進響水新村的話,吳大廚肯定會成為響水新村的主體,那到時在響水新村的運轉上,到底是聽我這個企業的?還是聽劉支書這個基層行政單位的?”
這個問題非常的尖銳。
事實上,華西村的運作就是這種模式,但慢慢運轉之後,企業和基層行政單位就混為了一體,成為了企業為主體,甚至出現了家長式的做法。
吳正是很不認可這種模式的。
在他看來,企業是企業,基層行政單位是基層行政單位,基層行政單位可以有下轄集體企業,但絕不能讓企業來主導。
而吳大廚是一家民企,一旦並進來,想讓吳大廚聽基層行政單位的,這是不可能的事,別一個行政村,就算是湘水縣或湘南地區都做不到這一點。
吳大廚必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響水新村可以聽吳大廚的。”廖宏才立即就做出了妥協。
事實上,華西村的模式就是類似這樣的,企業當家人兼著基礎行政單位的領導職務。
可吳正不樂意。
“廖老板,這種模式是和市場經濟的規律相背離的。現在國家都在強調政企分開,而你卻要求一家民企和基礎行政單位攪合到一起去,恐怕會引起詬病啊!”
廖宏才立即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他的想法是美好的,但在這一點上,確實很容易被人揪住尾巴。
“還有什麼副作用?”廖宏才鬱悶地問了起來。
“一旦按剛才設想的模式來運作,那政府在各種資源上,勢必就會向響水新村傾斜。這對周邊的基層單位很不公平,容易造成不平衡發展,而且這種不平衡所造成的差距會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