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終於見識了奧數競賽的變·態。
競賽的試卷看似簡單。
整套試卷,總共就隻有8道填空題和道簡答題,其中填空題每道8分,簡答題第一道16分,其餘兩道各0分,總共10分的題。
這題量似乎並不大。
答題時間看似也很充裕,從早上8點到9點0,足足有80分鍾時間。
可第一題就把吳正給難住了。
現安排7名同學去參加5個運動項目,要求甲、乙兩同學不能參加同一個項目,每個項目都有人參加,每人隻參加一個項目,則滿足上述要求的不同安排方案數為?
一看到題目,吳正就愣了好一陣子。
這就是奧數很講邏輯的地方。
別看這隻是一道填空題。
可要想做出這道題,首先就得考慮到參賽方案存在兩種可能,一種是其中一個項目有三人參加,還有是其中兩個項目有兩人參加,然後開始用專業知識去算每種可能參加的人數。
在算的時候,還得排除甲乙兩同學同時參加的情況。
這樣的填空題,如果放到高考裏去,完全可以作為最難的簡單題。
而這還隻是最簡單的一道填空題,後麵的一道比一道難。
好在吳正已經掌握了高二高三的數學知識,基本清楚這道題的答題方法。
花了好一陣功夫,他這才算出了15000種可能這個答案。
謝謝地,終於不會得零分了!
吳正開始耐下性子做後麵的題。
事實上,得零分基本是不可能的事,因為他已經掌握了高中數學的全部知識點。
而這項比賽還隻是以考核知識麵為主的初賽,相對來講,大部分題目如果對初高中數學知識掌握得比較全麵,邏輯思維能力又很強的話,大部分還是能解答出來的。
隻是比較費時間。
可就算是這樣,還是有一道填空題和最後一道簡答題把吳正給難住了。
而且答題時間還不夠。
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吳正對類似題型還是做得太少了。
出了考場後,吳正看到,班上的其他三名同學,包括劉芝蘭都哭喪著臉,一看就是考得不理想。
“醒醒吧,考得不理想是正常的,這樣的比賽,對於剛接受高中奧數競賽的我們來,就是打醬油的,別指望拿好成績!”吳正笑著安慰道。
這個年代還不像是後世。
到了後世,娃娃們上學那才叫累,奧數思維直接是從學開始培養。
就算是娃娃們被累得叫苦連,家長們還是花高價把孩子們送去奧數興趣班。
當然,那樣也是有好處的,最起碼那個時候的孩子,數學基礎相對現在的學生來,普遍要好上不少,高一參加奧數競賽就拿到好成績的很正常。
劉芝蘭還是有點不甘心。
她問道:“你估計自己能拿多少分?”
“大概六七十分吧。”
吳正考得比自己預想的要好。
他除了最後一道簡答題和一道填空題以外,其它的都相當有把握。
“不是吧?我覺得我能得個五十分就相當不錯了!”
劉芝蘭有點不敢相信。
對她來,數學一直是她引以為傲的一門課,並且她在初中就參加過奧數的培訓及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