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柳倪之爭(1 / 2)

一起倪光南,就不得不後世商業領域中的經典案例“柳倪之爭”,也叫“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之爭。

這是一場既影響到聯想,又影響到整個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的一場巨大的紛爭。

所謂技,是指技術研發。

所謂工,是指生產加工。

所謂貿,是指商業貿易。

“技工貿”和“貿工技”之爭,就是指到底是技術優先,還是貿易優先。

這是事關聯想在擴張過程中,因發展側重點而引發的一場巨大紛爭。

總所周知,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抑或是在未來,中國在電子產業方麵,包括計算機硬件方麵,向來是利用國外的部件來組裝。

尤其是在計算機這一塊,絕大部分的芯片,包括核心芯片PU,都是進口國外的產品來組裝。

這對於中國的計算機產業的發展是有巨大製約的。

在聯想的經營這一塊,柳傳誌是總裁,倪光南是總工程師,一個是受人尊敬的企業家,一個是卓有成效的科學家。

一人負責經營,一人負責技術。

按理,這是珠聯璧合的一對。

一開始,確實是這樣的。

柳傳誌為了樹立聯想高科技公司的形象,為了推出自己的“技術名片”,開始了針對倪光南的造神運動,而為了維護“神”的威信,柳傳誌甚至不惜損傷自己的權威。

聯想的總裁和總工程師,這對親密無間的“雙子星座”當時成了很多企業的榜樣。

可是,一個按照市場思維做經營的,和一個按照技術思維做研究的,在公司的發展方向上注定有衝突。

這就是貿工技和技工貿的衝突。

按照柳傳誌的想法,聯想在計算機產業的發展這條路上,根據現有的形勢,必須先發展貿易,通過組裝來賺取足夠的利潤,然後才具備足夠的經濟條件來進行技術研究。

可倪光南覺得,中國的計算機產業發展,要想在國外的重重技術壁壘之下衝出一條血路,就必須盡早開始屬於自己的產品和技術研發。

隻有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技術專利和產品,才能真正做大做強。

這是一種激烈的矛盾和衝突。

在衝突剛開始時,柳傳誌憑借自己的高情商,以及他的大度,成功緩和了這一矛盾。

可到了1994年,微軟推出了中文版的inds.,這使得聯想漢卡一下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要知道,這可是倪光南投入了巨大心血的一項業務。

而在1994年以前,聯想漢卡也是聯想的支柱產業之一,其依靠聯想漢卡,不僅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也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可是,中文版的inds一推出,基於硬件技術的聯想漢卡一下就被廢了武功,連挽救的機會都沒有。

痛定思痛,倪光南更加覺得,中國的計算機產業,必須擁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

於是,矛盾升級了。

在性格方麵,倪光南是典型的技術思維,屬於情商較低的那種,他所認定的事,任何人都很難讓他改變主意,包括柳傳誌。

除非他撞了南牆自己願意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