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根本就不擔心錢夠不夠花的問題。
在外人看來,步子邁得太大的話,很容易扯到蛋。
一個企業如果擴張過快,很容易就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
就好比現在的鄭州亞細亞,它的資金鏈很快就要斷裂了。
又好比未來的巨人集團,史玉·柱也是因為資金鏈斷裂的問題,不得不從頭再來。
但吳正真的不擔心這個問題。
一家企業,之所以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原因有很多,一是對未來的變化估計不足,二是太過於冒進,三是商業模式有問題,四是不善於玩資本遊戲……
這些問題,對於吳正來都不存在。
就以正價廣場為例。
別看它整體的投資高達三千多萬,但從運作模式上,它基本上是零風險的。
很簡單一個道理,它的經營模式,是後世最為穩妥的收租管理模式。
跟鄭州亞細亞所不同的是,正佳廣場采用的是品牌聯合入駐的方式,壓貨的風險在品牌自身,正佳廣場在這一方麵,除了周轉非常快捷的超市、電器商場之外,基本不需要投入太大的壓貨資金。
而在經營利潤上,正佳廣場隻要保證生意紅火,租金收入絕對不低。
這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生意。
至於新賣場的建設資金,如果隻有一家店,不管是銀行貸款,還是用吳大廚集團的利潤來投,吳正都投得起。
就算出現意外,吳正還有另外一種投資模式。
那就是後世萬達廣場的發展模式。
在萬達廣場的品牌出名後,“目標一個億”的王健林曾經自豪地:“以萬達廣場現在的知名度,我就算不投一分錢,也很快能建起十座八座新的萬達廣場來。”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投建新的萬達廣場,不投錢自然是不可能的,隻是這筆資金另有來源。
來源之一就是品牌的入場費。
別看現在的正佳廣場要用優惠條件來吸引品牌入駐,可一旦它有了名氣之後,品牌入駐的話,別優惠條件,如果不給入場費的話,就別想入駐。
這是零售領域的慣例。
以後世很有名氣的國美電器為例。
在它連鎖規模已經起來,名氣大了之後,它每開一家新店,任何品牌想要入駐國美,都得先交付一筆數額不低的入場費,就算是老合作品牌也不例外。
沒辦法,人家的熱度和人流量擺在那裏。
來源之二便是銀行貸款。
在這方麵,萬達算是玩到了極致。
而現在的正佳廣場,實際上主要的建設資金也是來自於銀行貸款。
隻是不管是萬達廣場,還是現在的正佳廣場,其盈利能力都無需擔心還不起銀行貸款。
來源之三便是來自企業的投資。
以萬達廣場的定位和名氣,它隻要開新店,就意味著城市副中心以及財源滾滾,因此很多企業巴不得能向它投資,其中就包括合作品牌。
隻是萬達廣場不願意輕易把這筆巨大的利潤讓出來而已。
因此,吳正根本就不擔心錢不夠花的問題。
而在廣州的正佳廣場,他之所以要同時建五星級酒店和高檔寫字樓,其實這就是後世的萬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