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確實意識到了吳正的傾向有問題。
他立即就問道:“正,莫非你竟然讚成這事?”
這下吳正的節奏完全被打亂了。
他原本還想著,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跟劉建國講道理,然後達到自己來服他的目的。
可現在卻被劉建國的這個關鍵問題一下打亂了節奏。
看來,得換一換策略了。
“我既不反對,也不讚成。”
吳正先回複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法。
這是不得已的事,他不能太早表明自己的傾向,以免引起劉建國心理上的抵製。
“正,你這是在和稀泥啊!”
劉建國對這個回答似乎並不滿意。
“不是和稀泥,而是講道理。現在你們兩父子都在,又有這麼多人在場,既然如此,就不妨你們兩父子都把自己各自的道理講出來,讓大家一起來評評理,看看誰更有理,結果不就出來了?”
這是吳正所采用的新策略。
理越辯越明。
如果這兩父子都願意擺事實講道理,那有他主持,他並不擔心結果會傾向好的一麵。
“這個辦法好,我讚成。”
一直被吳正壓著不讓話的劉學文,這下終於找到機會開口了。
“講就講,你還有理不成?”
劉建國也不得不同意。
是他主動來求吳正幫忙解決問題的,現在吳正劃出了道道,他沒法反對,否則當著這麼多鄉鄰的麵就顯得自己沒道理了。
“劉學文,你先你一定要娶秀妹的理由。”
吳正開始主持這場父子之間的辯論會。
“娶老婆是我一輩子的事,我當然得找個自己喜歡的,能讓我過得開心的,秀妹就是我喜歡的人,她哪裏我都喜歡。”
劉學文還是有點頭腦的。
之前他已經過了秀妹的好,所以這次就不再重複了,而是在強調這是他一輩子的事。
既然是辯論,那就得有評判。
吳正暫時還不適合表示出太過於明顯的傾向性,因此他開始把話題拋給大家。
“大家,劉學文這個理由充分不?”
圍觀的人看了這麼久的熱鬧,早就有點迫不及待了,開始紛紛發表意見。
“這話當然有理啊,是劉學文娶老婆,不是建國叔娶老婆,滿不滿意當然得劉學文自己了算啊!”
“這話在理,如果建國硬塞給劉學文一個媳婦,劉學文要是不滿意的話,豈不是害了他一輩子?”
“建國,兒大不由爹,這事你就別太勉強了吧!”
……
結果不出吳正的預料,完全是一邊倒。
這是國人的通病。
站著話的不腰疼,看熱鬧的永遠不嫌事大。
吳正相信,這事要是換到在場的任何一個人身上,他們自己的表現會跟劉建國如出一轍。
白了,吳正要利用的就是這樣的人性。
劉建國一下就憋不住了,立即回道:“可是秀妹結過婚,還帶著一個一歲多的娃。”
劉學文立即就往回懟。
“結過婚又怎麼啦?法律那點規定,離了婚的女人就不能結婚了?或者再嫁人就一定得嫁一個離過婚的男人?”
吳正又偷偷給劉學文點了個讚。
但他還是沒有急於出來拉偏架。
出來拉偏架的是劉石泉。
“建國,這事我就得你了,現在是民主社會、法製社會,再用封建的那一套確實不合適了。”
這話他必須。
身為村支書,本身就帶有調解鄉鄰、家庭矛盾的重要職責,按理,劉家父子之間出現了這樣的矛盾,本身就該他出麵去調解的,隻是他不想去管這樁糊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