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世上,總是有那麼一些人,會把別人對他的好慢慢地變成理所當然。
關於這一點,吳正曾在前世聽了一個流傳久遠的故事。
一乞丐去乞討,一個好心人給了他十塊錢。
第二,乞丐又去了,好心人又給了十塊錢。
就這樣,一直持續了兩年。
兩年後的一,好心人突然隻給了乞丐五塊錢。
十後,乞丐終於忍不住問:“你以前給十塊,怎麼現在隻給五塊啦?”
好心人回道:“因為我結婚,接下來要養老婆孩子。”
乞丐頓時大怒,一巴掌就抽了過去:“媽的,你竟然拿我的錢去養你老婆?”
……
故事的大致意思就是這樣的。
在吳正看來,張繡花就是這種人,她會把別人對她的好當成理所當然,而不會產生半點感恩之心。
正因為如此,她才把壓榨蔣麗華當成了理所當然而不知反悔。
對吳家也是如此。
她跟其他鄉鄰一樣,一邊享受著因吳家所帶來的好處,一邊卻來吳家破口大罵。
吳正不慣這臭脾氣。
而且,他要借張繡花來立威,來告訴其他人,吳家現在有能力讓大家的生活變得更好,但大家不能把吳家的這種好當成理所當然。
最起碼一點,像張繡花這種惡人,這種有意跟吳家過不去的人,就想都不想。
吳家不養白眼狼。
這是必要的。
在前世,粵省的陳姓商人,自掏幾億元為家鄉父老蓋別墅,結果還差點被人掘祖墳,就是某些人把他的好當成了理所當然。
吳正可不希望這種事再發生到自己頭上。
正好,可能這邊的動靜鬧得有點大,村支書劉石泉也聞訊趕了過來。
他一到,就立即開始訓斥張繡花。
“張繡花,讓我你什麼好呢?你現在吃的用的都是沾了吳家的光,你還有臉來這裏罵正?”
其實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張繡花也是如此。
自從劉建剛刺殺蔣麗華未遂之後,按照吳正的建議,蔣麗華已經徹底斷了給張繡花的供給,弄得她一下又失去了收入來源。
唯一能支撐她過日子的,就是把家裏地租出去後收的那點可憐的租金,以及養些雞鴨賣點錢之類的。
劉石泉看她可憐,又安排她進了村辦企業幹一些零碎貨,再加上村辦企業的福利分紅,這才又讓她日子稍稍好過一點。
但也正如劉石泉所,村辦企業是給吳大廚配套的,得依賴吳大廚才能有穩定的收入,因此張繡花是沾了吳家的光,才能把日子好好過下去。
吳正現在不準備讓她再沾這份光了。
“劉支書,你來得正好,現在我當著大家的麵跟你提一個要求。”
“你吧。”
“以後村裏凡是跟吳氏企業有關聯的福利,都不能有張繡花的份。”
圍觀的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吳正的這一要求不是一般的絕。
有人稍稍估算了一下,張繡花今這一罵街,損失可大了。
別的不,光是村企今年給大家的福利分紅,人口少的人家也分了好幾百,多的則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