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1月0日,大選獲勝的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比爾·克林頓在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任總統,正式入主白宮……”
這晚上,如往常一樣,吳正陪家人吃完晚飯後,帶著吳莉及莊凝文一回到城裏的公寓,就被電視中這則新聞給吸引住了。
一聽到克林頓這幾個字,他立即想到的就是萊溫斯基。
在前世,這位帥氣的美國第4任總統,在任時給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拉鏈門事件。
沒辦法,前世當克林頓還在任時,他正在為生活而掙紮,還不怎麼關心國際政治。
直到後來他發跡後,才稍稍研究了一下克林頓的曆史。
他知道,拋開拉鏈門事件,克林頓其實算得上是一位裏程碑式的政治人物,不管是對美國還是對中國。
“你怎麼會對美國總統的上任儀式感興趣?跟你沒多大關係吧?”
莊凝文打斷了他的思維。
她的言下之意,是克林頓是美國的總統,跟中國關係並不大,跟吳正更是沒毛關係。
“當然有關係,他的對華政策,對於吳氏企業如何去美國發展有關。”
吳正給出了一個還算過得去的理由。
確實有關係。
要知道,吳正已經有了把業務往美國拓展之心。
吳大廚集團相關產品的出口,在美國建立食品加工廠,偷偷去美國成立計算機研究院……
這些其實都跟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有很大關聯。
很多人認為,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很簡單,把東西賣出去,或者把錢花出去就行了。
其實不然。
就好比最近幾年,中國之所以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想要重新加入關貿總協定,原因就在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所設置的貿易壁壘。
而中國與西方的貿易紛爭,尤其是與美國的貿易紛爭,從布什時代開始,一直到後世的特魯普時代,就從來沒停止過。
這對企業的製約其實是挺大的。
比如吳氏企業的食品、酒水,如果出口到美國,美國動不動就給你加收100%的關稅,這就會導致吳氏企業的產品在美國毫無競爭力。
又好比吳氏企業去美國的投資。
如果中美之間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那美國就可能限製中國資本的進入,或者動不動就對中國投資的企業進行限製、懲罰,就會讓投資者欲哭無淚。
因此,就算是企業的跨國行為,也還是跟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有很大的關聯。
“那你慘了,克林頓在競選總統時,可是曾指責之前的幾任總統對華政策不夠強硬,看來他上任後,中美之間的關係會更緊張。”莊凝文笑著道。
她這似乎有幸災樂禍的意思,但她的本意,卻是想聽吳正在這方麵的見解。
她早就已經體會到,一旦在正式的話題上,如果能讓吳正發表見解,就能給她耳目一新的感覺。
吳正決定滿足她這個願望。
“你還太年輕太幼稚了!”
第一句話就讓莊凝文很鬱悶。
你比我還很多好吧!
“政客的話,跟女人的誓言一樣,是不可信的,關鍵還得看國與國之間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