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我立刻問:“為什麼這麼說?”
“你記得曹操興兵南下的時候,要渡過長江,是怎麼弄的嗎?”
“連環橋?”我聽後一怔,詫異地問。
“對,就是連環橋。”拘屍法王說,“連環鎖和連環橋一樣,雖然環環相扣,但隻要解開其中的一環,其它的環就會不攻自破。所以,連環鎖的優點其實也是連環鎖的缺點。”
“看來,我得好好研究研究。”我說完眼神又一次關注在連環鎖上。
看著這連環鎖,然後再回想起我進入古墓以後所看到的每一幅壁畫,所看到的每一行文字。
這連環鎖上的壁畫倒是從來沒有見過。
所以,這讓我不得不驚訝了。
從一開始的苗疆文化,到後麵的突厥文字,再到現在這連環鎖上不知名的畫。
一座墓室,三種文化,這簡直難以想象!
尋遍《尋龍訣》裏的每一頁記載,就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墓室。
到底是什麼因素,讓三種毫無關聯的文化捏合在了一起?
於是,我問拘屍法王。
拘屍法王聽後又是一番沉默。
良久,他才說:“當年我聽我爹說,我們是奉大明的一個將軍的命令來守墓的。當時先祖是這位將軍麾下的一名傑出的副將。按照功績,本應該被朝廷封為大將軍的。但是先祖為了感恩這位將軍的知遇之恩,所以放棄了朝廷的封賞,甘願當墓室的守墓人。”
“難道說,這墓室的另一個主人會是你說的將軍?”我疑惑地說,“否則,令先祖沒必要在此守墓。”
“不會。”拘屍法王說,“先祖的遺訓裏麵記載,他說但凡我族後人見到將軍以後都得無條件效忠。如果當年的將軍已經死了,先祖也沒必要立下如此遺訓了。”
“也是。”我說,“他隻要讓子孫後代世世代代守護著古墓就可以了。”
“唔,”他應了一聲,“據我族的族譜記載,先祖並非漢人。”
“呃?”我聽後一怔,“突厥人?”
“嗬嗬。”他聽後笑了笑,“大明朝的時候,怎麼可能還會有突厥呢?何況先祖根本就沒有突厥的血統。先祖是苗人。”
“苗民?”我聽後一怔,“你貴姓?”
“免貴姓楊。”他回答。
“令先祖的名諱是?”我又問,心裏麵非常的不安。
“姓楊名諱文昭。”他回答。
我聽後頓然無語,不曾想到,這拘屍法王的先祖竟然會是當年苗疆古國的締造者之一的楊文昭。
根據各方麵的傳說以及典籍的記載,當年楊文昭是跟著李寶山、陳山仔和金珠海為了保苗疆國的黎民百姓不死而自殺謝罪了。
怎麼楊文昭卻成為了歐陽振強的心腹將軍呢?
這其中的故事真得是耐人尋味。
“莫非你知道我的先祖?”拘屍法王問。
我聽後一怔,立刻笑道:“曾經聽過令先祖的名諱,隻是沒想到他會是你的先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