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貢丸和新鮮的裏脊肉來為例,據研究發現,貢丸中的維生素B2隻有新鮮裏脊肉的2/3,1/3的維生素B2在冷凍過程中分解了。貢丸中煙堿酸隻有新鮮裏脊肉的一半,經冷凍維生素B12的含量也減少到1/3。再以新鮮的鮮魚和魚丸為例,魚丸的維生素B2經冷凍剩下不足鮮魚的1/10,煙堿酸經冷凍後也減半,維生素B12剩下的還不到鮮魚的1/8。
其次,速凍食品會提前過期。也許你有這樣的體會,經速凍的餃子總感覺口味不怎麼新鮮。事實上,這是因為速凍食品不僅會在保質期之內營養成分大量丟失,而且還有可能會發生變質。這是為什麼呢?一般來說,速凍食品在保質期內變質,主要是因為保存條件沒有達到要求而造成的。如某一種速凍食品在-18℃的保質期是3個月,但這並不意味著在高於-18℃的溫度下也能保存3個月。通常,氣溫的升高必定會導致食品提前過期。當然,如果食品在出廠後一直保存在-18℃的環境裏,那麼3個月之內是不會變質的。而現實中,速凍食品是很難一直保存在-18℃的環境裏,所以就不能保證3個月之內不發生質變了。
再次,速凍食品是用高脂肪換來的好口感。很多人喜歡吃貢丸、魚丸等速凍食品,感覺這些食品的口味很不錯,但是我們不了解這種好口感從何而來。其實,這種好口感是用高脂肪換來的。一般說來,要維持肉製品最起碼的適口性,就要求脂肪含量不能低於20%。我們平時喜歡吃的貢丸、魚丸的鮮嫩度、多汁性和香味則更多地依賴於高脂肪含量。
我們知道,均衡的飲食應該是攝入的脂肪熱量占總熱量的30%以下。可是,貢丸的脂肪竟然占總熱量的72%。其他速凍食品,如蛋餃、魚餃、蝦餃等的脂肪也占總熱量的60%~70%不等。一般,速凍食品中肉餡多的品種的含油量可達68%。長期地攝入高脂肪的食物給我們帶來的危害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一些,這裏就不再贅述。
最後,高含鹽量是速凍食品的又一特征。你知道嗎?魚丸含鹽量竟然是五花肉的四五倍。貢丸、魚丸雖然吃起來特別鮮,除了因為其中含有高脂肪之外,還因為這些速凍食品中都加入了不少味精和高鮮調味料。經常吃速凍食品的人都知道,煮這些食品根本不用放鹽,丸子和湯也會有鹹味。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速凍食品在製作過程中放入了較多鹽分等調味料的緣故。另外,長期吃高鹽含量的食物對高血壓、心髒病、腎髒病患者的危害更是不言而喻的。
4.防腐能手——冰箱
冰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現在生活中幾乎大部分家庭都有冰箱。夏天,我們經常把一些食物冷藏在冰箱中,冰箱裏的食物因為處在低溫環境裏不容易變質,所以可以存放很長時間。那麼什麼是冰箱呢?一般來說,冰箱是一種具有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冷態的小櫃或小室,內有製冰機用以結冰的櫃或是帶有製冷裝置的儲藏箱。
一般來說,家用電冰箱的容積都比較小,大概在20升~500升間。
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冰箱於1910年在美國問世,它是一台壓縮式製冷電冰箱。隨後,1925年,瑞典麗都公司又開發了家用吸收式冰箱。
到1927年,全封閉式冰箱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研製成功。1930年,該公司將采用不同加熱方式的空氣冷卻連續擴散吸收式冰箱投放市場。次年,新型製冷劑氟利昂12研製成功。一般來說,我國的電冰箱業起步比較晚,冰箱的生產在我國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
目前,新研製出來的超低溫冰箱的溫度可以低至-100℃左右,不過,這樣的冰箱在生活中使用還不多,大部分是用來做實驗的。
(1)冰箱的起源
冰箱,又稱冰桶,由古時的“冰鑒”發展而來。它功能明確:既能保存食品,又可散發冷氣,降低室內溫度。冰箱不是現代人的發明,應該歸功於古代人的創造,現在我們研究冰箱的來曆,也是在了解古代人生活的一個側麵。
所謂的冰鑒,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周禮·天官·淩人》裏有這樣的文字:“祭祀共(供)冰鑒。”由此可見,在周代我國就已經有了原始的冰箱。不過,這冰並不是一年裏時時都有的,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是彌足珍貴的稀罕物。這樣看來,冰箱最開始的源頭應該是在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