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地球之腎——濕地(1)(1 / 2)

第一節生存環境——濕地與人類

遊山樂水,漫步田間;瀑布飛流,湖泊縱橫。濕地給人們的印象是清晰而模糊的。如果說,“春夏秋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物”的話,那麼濕地就是地球留給人類的一筆珍貴遺產,它跟我們生存的環境和生活一脈相承、命運攸關。

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種類繁多,異彩紛呈,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生態家園。據科學估算,全世界的濕地總麵積約有1200多萬平方千米,僅占地球陸地生態係統總麵積的6%,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卻約占陸地生態係統生態服務總價值的45%左右;僅占地球表麵積l%的淡水濕地,生活在其中的物種卻占到了全球物種總量的40%以上。在全球濕地中,紅樹林大約有24萬平方千米,珊瑚礁約有60萬平方千米。濕地在熱帶和寒帶分布較多,分別占濕地總麵積的30.9%和29.9%,亞熱帶約占25%,寒溫帶約占11.9%,另有2.3%分布在其他地區。

濕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係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譽為“鳥類的樂園”;濕地還具有強大的生態淨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

總之,濕地是地球上的土壤、水體和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和進化的結果,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它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生活家園,與人類的生存、繁衍、發展都息息相關。從生命到社會發展,濕地無時無刻不在為人類作出貢獻。

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認識,濕地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態係統之一,與森林、海洋等生態係統共同支撐起地球的生命大廈。它是地球上具有多種獨特功能的生態係統,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和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汙染調節氣候、補充地下水、控製土壤侵蝕等方麵,都起著其他生態係統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從社會經濟的視角來看,濕地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它不但為人類提供豐富的動植物食品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衣食父母”,而且還為人類提供豐富的工業原料和能量來源。濕地生態係統為人類提供了眾多改善人類福祉以及減輕人類貧困的服務。

曆史的發展證明,濕地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作為在時間和空間坐標上的交替界麵區域,它在目睹了自然、生命變遷的同時,也見證了文明、曆史的演變。

文化藝術更加印證,濕地文化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從數千年前的洞穴壁畫,到大量的音樂片段,以及眾多的電影、文學作品,無不表現出濕地對文化所產生的一係列影響。濕地為人類在美學、教育、文化和精神方麵提供了重要的惠贈。

第二節大自然之子——濕地

1.返璞歸真——濕地基本含義

據統計,濕地的定義大約有50種之多,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對濕地的定義都不盡相同。由於濕地和水域、陸地之間沒有明顯邊界,加上不同學科對濕地的研究重點不同,造成濕地的定義一直存在著分歧。總體上,濕地的定義可分為兩大類——廣義定義和狹義定義,而最權威的一種定義來自《濕地公約》。

《濕地公約》對濕地的定義是國際公認的,這是一種廣義的解釋。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覆蓋水深不超過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較多的草甸、沼澤地、濕源、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它包括海岸地帶地區的珊瑚灘、海草床、灘塗、紅樹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澤、沼澤森林、湖泊、鹽沼及鹽湖。

廣義上的濕地包括了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麵積水體,這一概念涵蓋了狹義濕地的區域,有利於將狹義濕地及附近的水體、陸地形成一個整體,便於保護和管理。

在狹義上,濕地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

2.生物超市——濕地生物

濕地具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物種棲息地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係統。由於濕地具有的巨大食物鏈及其所支撐的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為眾多的野生動植物提供了獨特的生存環境,具有豐富的遺傳物質,所以濕地被稱為“生物超市”。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也被稱為“鳥類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