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香格裏拉——我國濕地(1)(1 / 3)

第一節人間天堂——我國濕地

我國地域遼闊,地貌類型千差萬別,地理環境複雜,氣候條件多樣,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

1.國情現狀——我國濕地類型和麵積

我國是世界上濕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無論在麵積和類型,還是在生物資源的種類和數量上,都在世界上占據重要地位。

從濕地麵積和類型看,據估計全世界有濕地200萬平方千米以上,中國濕地麵積約26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濕地總麵積的13%。中國濕地被列入亞洲濕地名錄的就有130塊,約2300萬公頃。

我國自然生態係統年總價值是7.8萬億人民幣,占國土麵積3.77%的濕地生態係統年價值高達2.7萬億人民幣。

中國幾乎擁有世界上所有類型的濕地,東北三江平原沼澤麵積864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濕地之一。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濕地。這些濕地分布在四川幾條大河和國際水域的源頭,如長江、黃河、恒河、湄公河和印度河等,青藏高原濕地對涵養水源,調節全球氣候變化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國濕地麵積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美國。我國濕地總麵積約6594萬公頃(其中還不包括江河、池塘等),自然濕地麵積為3620.05萬公頃,占國土麵積的3.77%。

中國濕地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已經增加到260處,總麵積達1600多萬公頃。中國濕地具有類型多、絕對數量大、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特點等。

我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濕地公約》所列濕地名錄中的31類自然濕地和9類人工濕地類型在我國均有分布,主要包括沼澤、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河口濕地、海岸灘塗、淺海水域、水庫、池塘、稻田等各種自然和人工濕地,而青藏高原的陸極濕地又具有世界特色。其中,濱海濕地的麵積為594.17萬公頃,河流濕地的麵積為820.70萬公頃,天然湖泊濕地的麵積約910萬公頃,沼澤濕地的麵積為1370.03萬公頃。人工庫塘濕地的麵積約4000萬公頃,包括水庫水麵約200萬公頃,稻田約3800萬公頃。

2.生態地圖——我國濕地分布

在我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濕地分布,而且還表現為一個地區內有多種濕地類型和一種濕地類型分布於多個地區的特點,構成了豐富多樣的組合類型。

我國東部地區河流濕地多,東北部地區沼澤濕地多,而西部幹旱地區濕地明顯偏少;長江中下遊地區和青藏高原湖泊濕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幹旱地區又多為鹹水湖和鹽湖;海南島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區分布著獨特的紅樹林和亞熱帶地區人工濕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麵積高原沼澤和湖群,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環境。

我國濕地分布較為廣泛,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濕地類型的地理分布有明顯的區域差異。

我國的沼澤濕地分布以東北三江平原、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四川若爾蓋和青藏高原為多,各地河漫灘、湖濱、海濱一帶也有沼澤發育,山區多木本沼澤,平原則草本沼澤居多。

湖泊濕地主要分布在長江及淮河中下遊、黃河及海河下遊和大運河沿岸的東部平原地區湖泊,蒙新高原地區湖泊,雲貴高原地區湖泊,青藏高原地區湖泊,東北平原地區與山區湖泊。

河流濕地因受地形、氣候影響,在地域上的分布很不均勻,絕大多數河流分布在東部氣候濕潤多雨的季風區,西北內陸氣候幹旱少雨,河流較少,並有大麵積的無流區。

我國近海與海岸濕地也叫“濱海濕地”,主要分布於沿海的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濱海濕地以杭州灣為界,杭州灣以北除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直轄市部分地區為岩石性海灘外,多為沙質和淤泥質海灘,由環渤海濱海濕地和江蘇濱海濕地組成;杭州灣以南以岩石性海灘為主,主要河口及海灣有錢塘江-杭州灣、晉江口-泉州灣、珠江河灣和北部灣等。

人工庫塘濕地主要分布於我國水利資源比較豐富的東北地區、長江中上遊地區、黃河中上遊地區以及廣東等。

我國於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截至目前,我國已有36處濕地分四批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第一批的6處濕地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時列入的;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米埔-後海灣成為中國第七個國際重要濕地;第二、三、四批分別有14處、9處和6處濕地在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獲得《濕地公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