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香格裏拉——我國濕地(3)(1 / 3)

⑥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西省北部永修縣,麵積約2.24萬公頃。該湖區受修河水係和贛江水係影響,枯水期保護區水落灘出,形成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湖泊;豐水期9個湖泊融為一體,形成一片汪洋。

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護區共有鳥類近250種,其中水禽108種。主要水禽有白鶴、白鸛、天鵝和多種雁鴨類。湖泊中有122種魚類,其中不乏商用魚類。據1998年冬觀測,有越冬候鳥近10萬隻,其中白鶴1500多隻、白枕鶴1000多隻、小天鵝2000多隻、白琵鷺2000多隻、雁鴨類3萬多隻。

⑦米埔-後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麵積1540公頃。濕地區內主要有魚、蝦池塘、潮間帶灘塗(包括鹹水灘塗)、紅樹林潮間帶灘塗等三種濕地類型。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米埔-海灣成為我國第七處國際重要濕地。

(2)第二批被列入的14處國際重要濕地

①上海市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

位於低位衝積島嶼-崇明島東端的崇明東灘,麵積3.26萬公頃。在長江泥沙的淤積作用下,形成了大片淡水到微鹹水的沼澤地、潮溝和潮間帶灘塗。區內有眾多的農田、魚塘、蟹塘和蘆葦塘,沼生植被繁茂,底棲動物豐富,是亞太地區春秋季節候鳥遷徙極好的停歇地和驛站,也是候鳥的重要越冬地。

②大連國家級斑海豹自然保護區

位於遼寧省大連市西北20千米的複州灣長興島附近,麵積1.17萬公頃。保護區沿岸海底地勢陡峭,坡度較大。均為基岩。水深多在5~40米,主要保護物種為斑海豹,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水生動物。

③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蘇省大豐市東南,麵積7.8萬公頃,為典型的濱海濕地,主要濕地類型包括灘塗、時令河和部分人工濕地,還有大量林地、蘆蕩、沼澤地、鹽裸地和森林草灘。保護區有千餘頭從英國引進的麋鹿,物種豐富多樣,具有顯著的生態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④內蒙古達賚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境內,麵積74萬公頃。

達賚湖也稱呼倫湖,是我國第五大湖泊,內蒙古第一大湖。該濕地由達賚湖水係(部分)形成的集湖泊、河流、沼澤、灌叢、葦塘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濕地生態係統。具有幹旱草原區濕地的典型特征:具有很好的原始性、自然性。

其作用是為牧業、漁業、城市供水和旅遊提供物質基礎;為眾多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場所。

⑤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麵積2.03萬公頃,是中國內地最南端而且是最大麵積的海岸紅樹林濕地。據初步調查,有紅樹植物24種、鳥類82種及豐富的淺海生物資源。

退潮後露出大麵積裸灘,為水禽覓食和棲息提供優良的場所,區內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種類明顯反映了東洋界動物的特點。

⑥黑龍江洪河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東部同江市,麵積2.18萬公頃。

屬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係統類型自然保護區,其主要保護對象為水生、濕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濕地生態係統。該區是東北亞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也是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大天鵝、白枕鶴、鴛鴦等我國重點保護鳥類的重要繁殖地。

⑦廣東惠東港口海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南中國海的大亞灣與紅海灣交界處,麵積400公頃。海水、沙灘環境質量良好,一直以來是幼龜和雌龜棲息地,也是中國內地目前唯一的綠海龜按期成批的洄遊產卵場所,是我國目前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

⑧鄂爾多斯遺鷗自然保護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原東勝市)中部,麵積7680公頃。屬於歐亞草原區和亞洲荒漠區,屬生態脆弱區,主要以沙柳、烏柳為主要建群種,以芨芨草、堿蓬、紅柳為建群種的鹽化灘地。保護區堅持以保護自然環境,拯救瀕危物種遺鷗,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普及科學知識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