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知道會有爭戰,無法避免。但是真真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大家的心情還是很沉重的。畢竟戰爭所帶來的結果不是國破就是家亡,國可能不破,但是家一定亡。老百姓其實並不在意誰當了皇帝,他們所求的不過是安穩平靜的生活。就算官府那樣壓榨著他們,他們也沒想過對抗朝廷。反正這裏真活不下去,大不了豁出去背井離鄉,等到換了個好官能回祖籍的就回祖籍。在老百姓的認知裏,戰爭意味著死亡,平民的死亡,平民的大量死亡。畢竟那些作為馬前卒的兵丁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兒子。那些戰爭波及到的地方,百姓的存活率極低。
如今大家雖然躲到這個山穀裏麵來了,但誰也不能保證不被發現。那些逃離在外的親人朋友,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全須全尾的回來。三百多裏外的戰場上就隻有祁宋和交趾兩國對陣,那麼剩下的呂宋和南照兩國的兵士呢?本來他們就已經在邊外駐守了三個多月,為什麼到現在才動手呢?若是他們能晚個十天半個月的,很多糧食就能收上了,就算玉米還不是最佳的收獲期,但已經能夠晾曬儲存了。就算隻有往年的七成收獲,對於這裏的山民來說就是活路。現在可是糧食收獲的季節呀。
對,沒錯,糧食,肯定就是為了糧食。有經驗的老人馬上就想到了,交趾來犯就是為了糧食。
交趾國兩麵環海,去年夏天糧食準備成熟的時候,海上刮起了大台風,吹毀了交趾國沿岸的良田和住宅,百姓死傷慘重。不過那還隻是個開始。自那以後,交趾國就沒下過一場雨,勉強播下去的種子,秋天也沒能收到一半的收成。原本以為春天的時候就會下雨,結果現在都夏天了,所有的禾苗已經死得差不多,連玉米也不揚花了。交趾國境內自年後就出現大量的災民,國內形勢嚴峻。原本想與盟國南照和呂宋借點糧食賑災,但是同樣臨海的兩國也受了天災的影響,雖然沒有交趾嚴重,但收成還是嚴重受到影響。不過南照有幾個能力非凡的謀臣,想了一個絕好的主意。
聯合攻打祁宋,製造和大理等祁宋邊國達成進攻協議的假象,讓祁宋迫於壓力隻能派使臣和談。到時候就可以提出許多有利於三國的退兵條件,糧食就是首要的。三國皇室聽後一拍即合,很快就傾了三國之力,籌集兵馬和糧草。正月中,交趾國二十萬大軍,由曾經從大山裏偷渡到祁宋,混成富商後又回到交趾的百姓的帶領下,在重重大山裏曉行夜宿了將近兩個月後到了交趾。兵士們背著抬著的糧食,已然去了一半。
原本打算休整好就攻打祁宋,但是跟隨前來的謀臣想,要是祁宋知道他們的到來,直接派使者前來,說不定就省事多了。於是下了挑戰書,給祁宋兩個月的考慮時間。誰知道祁宋朝廷愣是沒有反應,也隻是派來了五萬的稱之為援軍的軍隊,一起鎮守友誼關。加上原來兩萬多的守邊軍,也隻有七萬多人,可是己方可是在關外陳兵二十萬呀。除了這二十萬,三月初還有另外三十萬從正常途徑前來增援的呂宋和南照聯軍。難道祁宋朝廷打聽不出來這些軍情?還是他們也有後招等著?
帶著疑問,聯軍在關外一直駐紮了兩個多月不動。六月初,眼看帶來的糧食就快吃完,就算一直省著吃,最多也隻能支撐半個多月了。謀臣們在一眾將領的威逼下,終於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現在祁宋的糧食眼看就成熟了,既然對方不派使臣來,那麼我們就進攻。盡可能快的攻占糧食產地,盡可能多的占領糧食種植區。就這樣,聯軍在連續三天吃飽睡好後,對友誼關發動了攻擊。到木秀他們收到消息時,友誼關已經被攻破。那些心存僥幸的百姓,混在潰退的祁宋軍隊中一起逃往府城。所到之處,一路哀鴻。
不過這一切山穀裏的人都不知道,隻知道兩國開戰了。山穀裏的人用了一個多月,開墾出了八十幾畝地。就連木秀二叔試著種種的三畝水田,也都整齊的插上了秧苗。所以停歇下來的人們突然就想起穀外的糧食,要是再不去收,說不定就爛在地裏啦。於是當天下午,木秀阿爹,二叔和風家父子,風二虎和風大郎,還有崔家的另外五個兄弟以及黃家父子共十一人,背上背筐,帶上麻袋出山穀去了。畢竟不確定敵軍會不會到村子裏來,所以大家決定晚上的時候再摸進村。
今日是七月十一,傳說中的鬼月,陰氣重的人晚上都不敢出門。所以今天一起來的都是陽氣重的人,就著陰冷的月光,他們特地繞過了東山頭,到達糧食種植最多的盤西坳。慶幸的是,坳頂上的玉米都沒人收,隻是收的晚,很多玉米都有些爛了。就在大家盡可能安靜的掰玉米的時候,二叔和風二虎決定回村裏看看。一路往下,一路驚心。西盤坳中間往下的玉米都被人給收了,山腳下的地裏,還被人種上了糧食。如今種下去的玉米苗已經冒出地麵,伸出兩三片葉子。難道是村裏的人回來啦?難道已經不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