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看對眼了(1 / 2)

這是木秀第一次吃到北方殺豬菜,還是地道的。不論夢裏麵說得有多好吃多好吃,隻有真正吃到了嘴裏,才能感受到那令人全身酸爽的美味。果然別有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啊。那天木秀都吃積食了,還是趙涵熙拿了幹山楂泡水給她喝,姑姑幫著她揉了好一陣肚子,才緩了過來的。

過年了,要準備的東西不少。首先得包粽子,可是糯米山穀裏沒有。後來還是趙逸辰讓人從外麵背來了五百斤,讓大家根據需求去他家買。木秀家要了一百斤,人多就多包些,反正天冷,也放不壞。由於當初二叔他們獵的那隻雲豹直接送給了趙逸辰,所以趙逸辰沒收他們的錢。同樣的,趙逸辰幫風家帶的一百斤麵粉和五十斤糯米也沒收錢。風家來自北邊,平時除了端午吃粽子外,其他的時候都吃餃子。不過他們春節的時候也會包些粽子,用作拜年串門。

南方人春節期間還有吃湯圓的習俗,所以磨湯圓也是臘月就要提上日程的。山裏的人習慣吃糯玉米磨的湯圓,所以他們在進入冬月的時候,就會把曬幹的糯玉米粗磨一遍,去了殼,用水浸泡上一個半月左右。以便糯玉米粒能得到充分的軟化和發酵,最後才撈出來洗好,磨成濕粉。這樣做出來的湯圓有一種獨特的味道,也很好消化。

臘月二十六,木秀家打算今天磨湯圓,所以昨晚就把東西準備好了。一大早,阿爹、二叔和三叔就圍著小磨盤輪流推磨。孩子們就端了個火盆坐在邊上,久不久從磨盤下的濾布上團一個麵團,捏成鴿子蛋大小墊上菜葉子,放在紅紅的炭盆邊烤。等烤得表皮金黃,裂開一個口子,就能吃了。經過發酵的澱粉有種微微的甜味,不過對於喜甜的人來說還不夠。所以有條件的人家會給孩子準備上一碗砂糖或是一碗蜂蜜,讓孩子們蘸著吃。

四叔剛剛幫木秀和木瀟烤好兩個,五叔就帶著風於木四兄妹來了,趙涵熙當然也不會錯過這樣的熱鬧,也跟在後麵來了。人多,就又點了一個炭盆。還在村裏的時候,二叔養了兩窩蜜蜂,所以家裏是有蜂蜜的。風家還在村裏的時候,因為住的離村裏人遠些,所以過年的時候,孩子們都很乖巧的呆在家裏不出去串門。第一次吃到這樣做法的湯圓,不但是風家兄妹,就連挑剔的趙涵熙也不由得多吃了幾個。

大人們見孩子們吃了不少,怕他們積食,就趕他們出去玩。趙涵熙問姑姑拿了一個碗,裝了一碗回家給趙逸辰他們吃,趙逸辰也覺得別有一番滋味。不過他不怎麼喜歡軟黏的點心,所以就算覺得好吃,也沒吃多少個。倒是一向少言的陳護衛吃了一大半碗,要不是看陸城一副找他拚命的模樣,他很可能一個都不給陸城吃。

當晚,木秀家煎了兩大盤糖糍,送給了風家和趙家。因為這種糍粑得趁熱吃,所以一出鍋就得往外送。四叔和五叔就變成了專業跑腿的。這種糍粑很容易做,就是趁熱在煎得兩麵焦黃的薄糍片上撒上紅糖沫,卷成卷子,切成一段一段的。熱熱的咬上一口,糖汁都能順著嘴角往下流,還很有嚼勁。不過當晚木秀三兄妹都沒能吃上,畢竟還是糯玉米做的,不太好消化。

等年三十煮好粽子,做上一桌豐盛的飯菜,祭拜過山神,土地公和祖先後,就算是準備好迎接新年了。一頓洗刷後,穿上新衣,一家子圍坐在炭盆邊守歲。這本就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孩子們精力有限,很快就睡著了,被大人們抱在懷裏。年輕的少年坐不住,出門找玩伴去了。不多時,風家三位家長就過來串門來了,說三叔幾個都在他們家,他們老的就湊一堆有話聊。這讓湊在阿爺阿奶麵前刷存在感的陸護衛陸城很囧,他不過才二十二,就算虛歲也才二十三,怎麼就變成老人了。於是扯上二叔去了趙家。

臘月二十三當天,趙逸辰帶著趙涵熙,在陳護衛陳奎的保護下,回府城過年去了,同行的還有那隻逐漸溫順的雲豹。本來作為貼身護衛,陸城也是要護送趙逸辰父子回去的,不過他卻留了下來。原因嘛,他是這麼跟趙逸辰說的:

“主子,屬下和您一樣大,您看您的長子翻年就已經七歲了,屬下還是光杆一個。您就好心給屬下一條活路吧,屬下不需要什麼高官厚祿的,隻想幫您把幕後工作安排好就行。您就讓屬下留在這山穀裏,正常的娶妻生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