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長生不老藥(1 / 2)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

春秋年間,周室王朝的衰弱與諸侯的強盛,使得周室王朝的威嚴不再,而諸侯之間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不斷發生大大小小的戰爭,陸續出現了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和吳王闔閭。

然,春秋年間的戰爭雖然多如牛毛,但諸侯之間仍遵循禮法,更有一定的“國際戰爭法”來約束所有的諸侯國,例如出兵要“師出有名”,要祭祀上天以求得庇護,兩軍對壘前還要先進行一定的儀式,然後雙方擂鼓前進,彙到一起拚殺。

而且戰爭的規模都不大,多則幾千人,少則幾百人。“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車戰之時,未有斬首至於累萬者。先王之用兵,服之而已,不期於多殺也。殺人之中,又有禮焉。”

但是到了戰國年間,原先大大小小的諸侯國隻剩下七個,齊楚燕韓趙魏秦。

到了這個時候,戰爭的規模已經遠非春秋年間可比,幾萬人的戰爭已經司空見慣,幾十萬人的戰爭也屢見不鮮,而且武器更具殺傷力,戰爭的手段也越來越先進和多樣化,諸侯之間為了利益更是不擇手段、不惜代價,“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可見一斑。顧炎武曾一語中的,“春秋時猶尊禮重信,而七國則絕不言禮與信矣!”

由此看來,是不是人類活得越久就越是墮落,就越遠離了最初的質樸與純潔?或者,這就是人類的進步?

本書所講的故事就開始於戰國時期,那個殺聲彌天、兵戈不止的動亂年代。

話說戰國七雄中的秦國,它地處中原以西,原是最被其他六國所鄙夷的國家,被中原稱之為西方夷蠻,然而秦國在商鞅變法以後,國家政體開始逐漸由已經落後的奴隸製向更先進的封建製轉變,因此國力大增。

公元前247年,秦王贏政即位的時候,秦國已是“地方數千裏,師名(軍隊號稱)百萬,號令賞罰天下不如”了。贏政登基後,積極向中原出兵,一統天下始見端倪。

在秦國的強勢與六國相對弱勢的同時,秦王贏政的私欲開始膨脹,不僅表現在對一統天下的野心,還有對無限生命的渴望。

贏政自從掌握了秦國的大權後,便開始幻想長生不老,讓自己永遠握得天下於手中,於是贏政廣結方士,讓他們為自己尋找和煉製長生不老藥。

其中就有一齊地人,名喚徐福。

說來這個徐福應該算是自古以來最為有名、最為成功的幾大騙子之一了。

徐福最為偉大的壯舉,就是在贏政統一天下,建立大秦王朝之後,愣是在這位殺人不眨眼的鐵血君王麵前,騙走了大量的金銀器皿和工匠,以及大量的童男童女,說是他發現了東海外有處蓬萊仙境,要前往為贏政求得長生不老藥。始皇大喜之下,徐福所要求的條件全部照準。

徐福有如此膽量敢坑這位千古一帝秦始皇,倒也不完全是因為始皇帝被長生不老的欲望所蒙蔽了神智,徐福此人確實還是有點真材實料的。

首先,他真的看到了所謂的蓬萊仙境(經後人分析,徐福應該是看到了日本列島的海市蜃樓),所以在秦始皇麵前,徐福說的不可謂不詳盡,由不得始皇帝不信。而更為重要的是,徐福手裏真的有長生不老藥!

徐福年輕之時,為生計所迫到處流浪,過著乞丐般的生活,萬幸的是,徐福在饑寒交迫中遇到了一名方士。

古代的方士雖然在官方的正史中是以搞迷信為主的“三教九流”式的人物,說白了就是靠忽悠人為生的職業神棍,但其中也確實不乏一些有識之士,他們懂得諸如醫藥、煉丹術、占星術、航海術等科學技術,他們的行業特色決定了上可以接觸帝王貴族,下可以聯係平民百姓,在當時的社會中,還算是比較受矚目的一群人。

徐福遇到的那名方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那名方士遇到的流民不計其數,但偏偏就對徐福看順了眼,不僅收其為徒,還將自己的方術傾囊相授。後來徐福學有所成,還真是煉出了一些十全大補丸之類的丹藥,很是為自己提高了不少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秦始皇第一次東巡,到泰山封禪完畢之後,路過黃縣(現在叫作龍口),在當地官員的安排下,方士徐福以地方名流的身份晉見了始皇,並隨同始皇的車隊繼續東巡。

到了琅琊(今山東膠南)的時候,徐福正式上書說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名為蓬萊、方丈和瀛洲,裏麵住著神仙,吃了山裏的仙藥,個個長生不老,他願意前去為皇上求取仙藥。

秦始皇很是高興,給了他許多金銀財寶,命他入海求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