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倫琴(1 / 2)

倫琴(WilhelmConradRontgen,1845~1923)是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845年3月27日誕生於魯爾河流域倫內普(Lennep)的一個商人家庭。

倫琴三歲那年全家遷往荷蘭的阿佩爾多恩,他就在那裏上小學和中學。倫琴學習成績一般,喜歡運動,動手能力強,有點淘氣。1865年,倫琴進入瑞士蘇黎世工業學院,攻讀機械工藝。1868年畢業,獲得機械工程學位。倫琴在蘇黎世相繼受到熱力學創始人克勞修斯和著名物理學家孔特(1839~1894)的影響,走上了物理學研究的道路。1869年在孔特的指導下,他寫出了第一篇物理學論文《氣體的研究》,獲得了蘇黎世工業學院理學博士學位。1875年以後,他任霍恩海姆農學院物理學教授、斯特拉斯堡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等職。1879年任吉森大學物理學教授。1889年任維爾茨堡大學物理學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長,1894年任校長。1896年成為柏林科學院和慕尼黑科學院的通訊院士。同年英國倫敦皇家學院授予他倫福德獎章。190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授予他巴納德獎章。同年倫琴到慕尼黑大學就任物理學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長。

倫琴對物理學的最主要貢獻,是發現了X射線,又叫做倫琴射線。

早在1836年,法拉第就發現在稀薄氣體中放電會產生美麗的輝光。1876年德國物理學家哥爾德施泰因(1850~1931)正式稱這種放電是“陰極射線”。當時歐洲學術界對“陰極射線究竟是什麼”的問題展開了長期而激烈的爭論,倫琴也卷了進去,進行了係統的研究。1895年11月15日,倫琴準備用克魯克斯管作熒光實驗,為了排除外界對放電的影響和避免管內光線外漏:特地用黑紙板做了一個套子,把放電管套起來。然後他在暗室裏接通電源,檢查放電管有無漏光。檢查完畢,正要切斷電源的時候,突然發現一米遠的小實驗台上有閃光。倫琴立即進行檢查,查明這種閃光是從小實驗台上一個熒光屏發出來的。他顧不得吃飯,立即重複上述實驗,甚至把熒光屏放在兩米遠的地方還是能觀察到閃光。他確信這個現象絕不是陰極射線造成的,因為它隻能穿透幾厘米厚的空氣。他斷定存在著一種新的射線。

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年過半百的倫琴依靠他特有的毅力,吃、住在實驗室,一連做了七個星期的秘密實驗。試驗過各種各樣的材料,幾千頁的書,厚厚的玻璃板,二厘米厚的木板,幾厘米厚的硬橡膠……這種新射線都能穿透。有一次,當倫琴把手放到放電管和熒光屏之間的時候驚呆了:他在屏上看到自己的手完全變了樣,好像是拚湊起的幾根黑糊糊的幹樹枝。當倫琴清醒地知道這幹樹枝就是手指骨骼的時候,他激動得幾乎要跳起來。他立即回家把自己的發現告訴了妻子。據說當時妻子正在生他的氣,責怪這麼長時間不回家,說他有意編造“發現”騙她。於是倫琴把妻子帶到實驗室,請她幫忙做個實驗。他讓妻子把左手放到放電管前麵,然後把用紙包好的照相底片放在她的手後麵,過了十幾分鍾,把底片一衝洗,獲得了一張手骨的照片——世界上第一張人類活體骨骼的照片。妻子不解地問:“這是怎麼回事?”倫琴說:“這是一種穿透力很強的新射線作用的結果。”“這種新射線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