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長白山山地植被(1 / 1)

長白山地形複雜,有高山、高原、台地、河穀、沼澤地等。海拔較高,土壤一般為山地棕色森林土,氣候溫和濕潤,夏溫較高,年降雨量大,使長白山的植被類形複雜、多樣、植物種類十分豐富。由於長白山地形複雜,使植被產生了顯著的分化,出現了各種不同的森林群落、草甸群落、沼澤群落及岩生、水生等群落。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形成了四個自然景觀帶。

一、針闊混交林景觀帶

針闊混交林景觀帶海拔在1100米以下,植被生長在由玄武岩構成的平緩台地上,氣候溫和濕潤,林下發育著較好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植物種類極為豐富,藤本植物十分繁茂,群落結構較為複雜,森林茂密,樹幹高大,以紅鬆為主的常綠葉樹和落葉闊葉混交的典型林帶,整個林帶群落外貌異常雄偉壯麗,不僅林木蒼翠,碧綠蔥茂,層次分明,而且植物種類繁多,野生動物的食料豐富,帶內動物種類也較多,有虎、鹿、林蛙、細鱗魚等都生長在這裏。

二、針葉林景觀帶

針葉林是在海拔1100~1800米的玄武台地上的針闊混交林景觀帶的上部。地貌主要是由玄武岩所組成的傾斜熔岩高原,土壤為山地棕色春泰加林土。氣候特點是冬季嚴寒,夏季涼爽,空氣相對溫度大。以紅鬆、雲杉、落葉鬆等針葉樹為主,樹高林密,四季常青。而地麵倒木以至立木樹木上伴著厚厚的苔蘚,吸引著紫貂、棕熊等常年生息在這裏。

三、嶽樺林景觀帶

嶽樺林景觀在海拔1800~2000米之間,位於長白山火錐體下部,地麵坡度陡峻,氣溫低,雨量豐沛,風力強大,蒸發量較小,相對濕度甚大,土層很薄,主要土類為山地生草森林土。

嶽樺林帶是針葉林和山地苔原之間的過渡帶,是山地苔原和森林成分的特殊結合。

嶽樺林木稀疏,矮曲成叢生狀態,矮曲和稀疏程度隨海拔增高而增大,在上部呈匍匐狀生長,根係發達,能適應高山嚴寒的氣候,瘠薄的土壤和強風的吹襲。每年的7、8月間都吸引馬鹿、黑熊、野豬、麅子等在此躲避酷暑。

四、高山苔原景觀帶

高山苔原帶處於海拔2000米以上的火山錐體中、上部。主要岩石為各種顏色的粗麵岩,地表複蓋著很厚的火山灰、火山礫、浮石等。地形多呈放射狀分布的平緩嶺脊及羊尾溝,氣候嚴寒,濕度很大,幾乎是天天降雨,也是我省風力最強、風日最多的地區。

由於氣候嚴酷,土壤瘠薄,植物分布由下而上逐漸稀疏,種類逐漸減少,高大的喬木已經絕跡,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蘚等腰三角形,形成了廣闊的地毯式的苔原植被,構成了長白山特殊的景觀類型。每年6、7月,苔原上百花爭豔,萬紫千紅,燦爛奪目,宛如美麗的天然花園。在這裏是山鼠兔、鳥類的生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