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衛君(2 / 2)

明月對衛君這種對列強全都俯首稱臣,以苟且偷生的法子也是沒什麼好的,這就是戰國中期以後,國的生存之道吧。他也不急,繼續釣衛君的胃口,搖頭道:”我隻是一個弱冠封君,隻是替相邦來祝衛君壽,衛君問我國事?卻是問錯人了。“

”素聞長安君善辯多謀。“衛君急了,不住地誇讚明月道:”在齊國時大敗秦使,出使燕國也順利完成和談,公子之多智,我身在濮陽也有耳聞,不問公子,還能問誰?“

言罷,他還一揮手,對那些看門的宮女衛士下令道:”將門關上,長安君今日若不助我,就休想出去了!“

明月哭笑不得,這衛君還真是一點沒把自己當國君啊,趙國封君夜宿衛宮,傳出去那還得了?

他隻好半推半就地道:”既如此,還望衛君將此事原原本本地告訴我,或有應對之策。“

……

原來,衛君公期和公子南,都是衛嗣君的兒子,公期是泄姬所生,子南是魏姬所生。

要這衛嗣君,也是一個很有特點的國之君,跟普遍愚鈍昏聵的衛國先君不同,這個家夥極為精明,衛國能在列強並列的環境下繼續存活,多虧了他的多智。

從一件事裏可以看出此人的與眾不同,當時衛國有個苦役犯逃到魏國,由於此人懂得醫術,便給魏襄王的王後治病。衛嗣君聽後,派遣使者請求魏襄王,願以五十金贖回此人,使者往返五次,但魏襄王就是不給,衛嗣君便打算用左氏城來交換。

左右侍臣勸諫衛嗣君:“以百金之地贖一胥靡,恐不值。”衛嗣君卻:“安定不在國,混亂不因國大。用教化來引導百姓,即使是三百戶人家的城邑也能治理好;如果百姓不講廉恥禮儀,即使有十座左氏城池,那又有什麼用呢?“他堅持以城換人,此事傳入魏襄王耳中後,便用車子載著逃犯送回衛國,無代價地交付給衛嗣君,還把一個魏氏宗女嫁給他做側室。

由此可見,這衛嗣君的確有些想法。

在權衡朝政和後宮上,他也玩起了花樣。衛嗣君器重臣子如耳,寵愛妃子泄姬,但怕他們自持寵愛而欺瞞自己,於是提升另一位臣子薄疑來與如耳匹敵,尊崇魏姬來與泄姬分庭抗禮,:“以是相參也。”

於是在衛嗣君統治期間,衛國雖衰而不亡,內部平衡保持得很好,在一片亂世景象中,也算是國泰民安。

可等衛嗣君撒手而去,他選定的相邦殷順且也年老故去後,當年玩政治平衡埋下的惡果就凸顯出來了。

魏姬的兒子公子南日益長大,在一眾衛國大夫的支持下,開始有了些非分之想……

“子南是想做州籲啊!”衛君公期一口咬定,他對這個有魏國支持的弟弟十分不滿,卻又無可奈何,他總覺得公子南近期向魏王求婚的目的,是要勾結魏國,將自己趕下台。

“可惜,如今衛國,已無石蠟了……”

州籲是春秋時弑殺哥哥衛桓公自立的公子,如今衛國形同魏國附庸,若魏王鐵了心支持公子南,等待衛君的,要麼流亡,要麼被弑殺……

衛康叔的遺澤已盡,衛君一點都不指望會有大義滅親的忠臣來救自己。

所以他走投無路之下,隻好動用經營了十幾年的人脈,向剛剛登上趙相位置的平原君求助。希望能通過政治上靠攏趙國,求趙國阻止此事——和一百年前不一樣了,如今的形勢,怎麼看都是趙強魏弱,若趙國能出麵,公子南興許就不敢造次。

可明月這邊,眼看秦國在上黨周邊的軍事行動日益頻繁,大戰的時刻越來越近,又怎會為了一區區衛國,同將衛地視為禁臠的魏國起衝突呢?

但衛國這邊,也不能貿然放棄,畢竟平原君這些年可收了衛君不少賄賂,而且衛國雖,但用好了,也是一枚可以用來撬動局勢的棋子……

“公子南近期欲迎娶魏王之女?“明月沉吟良久後,問衛君道。

”然也,聽魏王已許婚,下個月,我便要派人去為子南迎親了。“衛君恨得咬牙切齒。

”如此甚好!“

明月卻大笑起來,一拊掌,給衛君出了一個餿主意。

“衛君豈不聞衛宣公、楚平王之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