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通向天國的巨型階梯——埃及金字塔(1 / 2)

非洲篇

在非洲這片廣闊而又貧瘠的土地上,有著悠久的曆史,有著眾多的文明古跡,你是否有興趣去看看呢?……

非洲有一個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國家——埃及,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在數千年的發展曆史中,有許多驚人的發明和創造。如果說曆史是寫在紙上的話,那麼古埃及的曆史就是寫在石頭上的,它那雄偉永恒的石建築正是埃及曆史的寫照。這些石建築的藝術形象已成為古埃及的象征。

古代埃及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大約在公元前3200年就已經成為統一的國家。它地處非洲尼羅河流域的北部,沿岸山脈連綿起伏,盛產花崗岩、石灰岩、砂岩,以及其他各種適於建築用的石頭,為建築材料提供了豐富的來源,也正是這些豐富的材料使埃及創造出了世界奇觀……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用來埋葬國王的陵墓,它用石塊砌成方錐體的形狀,由於形體巨大,外形似中文的“金”字,因此中國稱之為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墓地。當時的埃及人認為真正的生活是從死亡後開始的,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會在一定時間內複活。所以人死後,要把屍體保存得完完整整的,否則複活後身體就會不健全。而金字塔就是法老們存放屍體的地方,也是他們通向天國的階梯。

古埃及是政教合一,君主獨裁的奴隸製國家,一切行政、軍事、宗教權力都集中在國王之手,國王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國王的名字上常帶有各種尊號,並漸漸被尊稱為“法老”(意為宮殿),猶如中國人尊稱皇帝為“陛下”一樣。

同時,古埃及在宗教迷信的影響下,認為人死後,靈魂永生。於是古埃及的統治者們就把陵墓看成為死後的宮殿,使陵墓建築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尼羅河西岸的薩卡拉、吉薩和阿布西爾等地曾經修建了很多陵墓,其中第三王朝的昭賽爾金字塔,是在薩卡拉第一個完全用石頭建成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778年。它是6層階梯式的金字塔,高約60米,底邊是126米×106米的長方形,這是國王陵墓從模仿原有小型墳墓向創造方麵發展的過渡實例。在其周圍還有廟宇和一些附屬性的建築物,也屬保存至今最早的一批石建築。

後來在吉薩陸續建造了許多金字塔,其中最著名的有第四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孟卡拉的方錐形金字塔群。在這金字塔群的附近還有一個巨大的獅身人麵雕像,被稱為斯芬克斯,它是旭日神的象征,高約20米,長約45米。

胡夫金字塔又稱之為齊奧普斯金字塔,是第四王朝胡夫“法老”的陵墓。因為它是現在保存下來的大大小小的七八十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人們又把它稱為“大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高約140米,光用掉的巨石就達200多萬塊。每塊石頭有1米多厚,2米寬,足有2噸半重。要知道,這座金字塔是在4800年前建造的,當時根本沒有機械設備,完全依靠人力,其中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胡夫金字塔的出現是古代世界的奇跡。它那抽象簡潔的方錐體形襯托在藍天和大漠之中,猶如腳踏大地頭頂蒼天,顯得氣勢非凡,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不愧為古代建築藝術的豐碑。胡夫金字塔在體量上和工程技術上也都是驚人的,根據曆史記載,為了建造這座金字塔,曾強行征調了10萬人整整花了30年的時間才完成,可見其工程之浩大。

大金字塔位於開羅城的西南方,尼羅河西岸的吉薩。它占地約5.3萬平方米,塔的表麵用一層磨光的石灰岩貼麵。塔的四麵對著四個正方位,主麵朝東,以接受旭日初升的陽光。因為古代埃及人認為,法老死後會變成太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