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欲與天公試比高——摩天大樓(3 / 3)

五是方便的操作係統,包括手工操作、自動報警、傳換開關驅動和控煙操作。

六是暢通的安全撤離係統,包括樓層的安全撤離路線和出口,殘疾人撤離方式和緊急出口標誌指示等。

七是可靠的防火隔離係統,包括耐火材料和防火分區等。

小讀者們,你們知道摩天大樓高度的測量準則是怎樣的嗎?讀下去,你就會明白。

20世紀80年代的輝煌——倫敦勞埃德大廈目前國際上最權威的研究摩天大樓的組織,是設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伯恒的裏海大學內的“高層建築和城市環境協會”。

該組織製訂了一個對摩天大樓的高度進行測量和排名的準則。這個準則規定,摩天大樓的高度從主要入口處人行道的標高測量至結構的頂部,這個高度可包括尖頂,但不包括發射天線和旗杆,以下“世界排名前幾位的摩天大樓”就是按這個準則測量並排序的。

吉隆坡雙塔大廈450米

芝加哥西爾斯大廈442米

上海金茂大廈420米

紐約世界貿易中心417米

深圳地王大廈384米

吉隆坡拉克亞特廣場382米

紐約帝國大廈381米

香港中央廣場374米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369米

好了,接著讓我們看看高層建築的發展階段吧。

第一階段是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隨著電梯係統的發明與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城市高層建築不斷出現。

1911~1913年在紐約建造的渥爾華斯大廈,高度已達到52層,241米。1931年在紐約建造了號稱102層的帝國大廈,高381米,在20世紀70年代前一直保持著世界最高的紀錄。

第二個階段是在20世紀中葉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繁榮,以及發展了一係列新的結構體係,使高層建築的建造又出現了新的高潮,並且在世界範圍內逐步開始普及,從歐美到亞洲、非洲、大洋洲都有所發展。總的來看,最近30年來,高層建築發展的特點是:高度不斷增加,數量不斷增多,造型日益新穎,特別是辦公樓、旅館等公共建築尤為顯著。

高層建築的造型在早期一般都是采用塔式的形體,既符合結構受力的特性,又有某些傳統形式的涵義。到了20世紀50年代以後,高層建築在建造塔式形體的同時又發展了“板式”的新風格,這樣比較符合功能要求和造型簡潔的現代審美觀,1950年在紐約建成的39層聯合國秘書處大廈就是“板式”高層建築的實例之一。1952年史歐姆建築事務所在紐約建造的利華大廈,高22層,又開創了全部玻璃幕牆“板式”高層建築的新手法。到20世紀60年代以後塔形玻璃摩天大樓也應運而生。

到20世紀下半葉,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高層建築實例是紐約的世界貿易中心與芝加哥的西爾斯大廈。

第三個階段,這一時期高層建築的數量最多,也最普遍,它們的體形多采用超高層的塔式建築,層數一般在40層以上,重點強調塔頂部位的高聳尖頂處理,以便成為城市的主要標誌。其代表性的例子如香港中國銀行大廈(1982年~1989年)、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塔大廈(1995年~1997年)等。中國內地近些年標誌性高層建築的發展也很快,1986年已在深圳建成54層的國貿大廈。1990年建成的北京京廣中心主樓高208米,由地下3層,地麵51層及9層附屬裙樓組成,把辦公樓、公寓、豪華飯店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它是目前北京最高的建築。1993年落成的廣州國際信托大廈高度達到63層。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又陸續建成了一批80層以上的超高層建築,如1996年深圳建成81層的地王商業大廈,高394米;1996年廣州又建成80層的中天廣場大廈,高322米;1998年上海建成88層的金茂大廈,高420米,成為中國目前最高建築,這標誌著中國高層建築已進入了一個發展的新時代。

香港新彙豐銀行大廈(1979~1985年)、倫敦勞埃德大廈(1978~1986年)、大阪新梅田空中大廈(1989~1993年)等,這一類建築藝術雖數量不多,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卻很大。它們主要在建築內外表現了高科技的時代特點。

小讀者們,知道了這些之後,接下來我們著重來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高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