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心理學迷宮(2)(1 / 1)

欲望形成之謎

當你準備挑一個冰淇淋的時候,你會選擇什麼口味的?草莓、香草、還是巧克力?還是全部都選?多年以來,關於人類欲望形成的真正原因一直吸引著全世界各個專業的科學家們,但是很多科學家都認為,我們距離發現自己欲望和喜好的真正原因還相差很遠。我們也許可以預測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自己將會怎樣去做,或者更傾向於怎麼做,但是社會學家指出,即使我們熟悉自己的欲望和喜好,人類仍然不能確定這些欲望和傾向的來源。例如美國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達爾頓·肯利就認為人類目前對自身欲望的驅動力知之甚少,他說:“我們認為由於各種的可能原因太過複雜,因此彼此影響,使人們不能確定究竟是哪個因素發揮了決定性作用,這有點過猶不及的意思,由於可能性太多而最終導致研究失去方向。”對於究竟是什麼因素驅動了人類的欲望,社會學家、進化理論心理學家和經濟學家各自都有不同的解釋,但是目前為止仍然沒有一種解釋能夠合理地揭開事實真相。舉例來說,很多以進化論為理論基礎的解釋認為,人類的欲望是基於事實產生的,而這種論點本身也具有很多現實依據,而不是完全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這使其更具有合理的一麵。加拿大肯戈尼亞大學的進化心理學家加德·薩德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消費行為的進化論基礎》中提到,人類欲望的根源是多種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為研究一個過程的原理和催生這個過程的原因常常是兩個概念,因此人類欲望的根源很難找到。我們也許都知道婦女們可能在月經周期的時候改變口味和食欲,但是知道了這個事實本身並不代表我們知道這一現象的原因。薩德博士說:“可以確定的是,生物因素是決定人類欲望來源的核心因素。這與社會學家研究該問題的思路恰恰相反——他們認為人類降生的時候大腦是空白一片,而我認為這種欲望或是傾向的根源是與生俱來的。”耶魯大學的社會學家喬瑟夫·西蒙斯也認同生物因素是決定人類欲望的主要因素之一,他說:“人們對雷劈、巨響和猙獰麵孔的恐懼也不是學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但是西蒙斯博士認為,生物因素不是決定人類欲望的唯一因素,而經驗的積累在形成人類欲望的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舉例說,當人們特別喜歡或者特別不喜歡某一事物的時候,經驗就會在人們再次接觸這些事物的時候所產生的欲望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西蒙斯博士舉例說:“這就好像廣告創意人員在廣告中時常加入幽默、性感等刺激元素,因為經驗告訴他們這些元素會增加公司的收益。”人的欲望也會因為人的狀態和心情而有所改變。如果一個女人想象著自己是一個成功的經理人,那麼她可能會買一本《經濟學家》雜誌,而如果她隻是覺得自己是一個女人,那麼她選擇的雜誌可能就是《女友》了。西蒙斯博士認為另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社會聯係常常也會影響人類欲望的形成。美國紐約大學的社會學家達爾頓·肯利認為這需要社會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醫學家進行跨學科合作才能獲得新發現,而且精確的實驗環境也是必要的。隻有將研究各個因素的科學家彙集在一起進行研究,才有可能揭開人類欲望的真正起源。用肯利博士的話來說就是:“目前為止研究人類欲望的根源就像研究量子物理學,實在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等待我們去揭開。”

安慰劑效應

人類自我安慰的方法也能治病嗎?初聽這個理論會感覺到不可思議,但是經過醫學家們的研究發現,事實如此:相信自己的病能夠痊愈和康複會大大有利於疾病的治愈,這種現象在醫學中被稱為“安慰劑效應”,至今被很多醫生在治療當中使用著。醫學這門學科的提出,最開始僅僅是為了幫助理解心智情緒是怎樣影響人類的身體健康。比如,安慰劑效應是一種不穩定狀態,可以隨疾病的性質、病後的心理狀態、不適或病感的程度和自我評價,以及醫務人員的言行和環境醫療氣氛的變化而變化。人類的這種自愈能力是令人詫異的,遠比現今任何發明的醫藥對人們生理產生的效應要大。但是“安慰劑效應”的具體原因現在仍然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