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彼岸的青春(1 / 2)

我的大學時代是在日本東京度過的。東京是日本國的首都,亞洲第一大都會,也與紐約、巴黎、倫敦並稱為世界四大城市。在出國熱的浪潮還未徹底褪去之前,我便也加入到了出國留學的大軍之中。與這座無數人眼中的夢幻之城相比,我顯得是那般渺小而不值一提。

我叫王梓默,在這座令人神往的東京也有好幾個年頭了。五年前畢業於位於東京目白的學習院大學曆史係。不知道是不想過早踏入這個滿是銅臭的社會,還是對未來感到迷茫,更加不清楚離開了學校後的自己還能幹些什麼,便又接著申請進入了慶應大學的研究生院度過了兩年,專業依舊是曆史。也許是沉浸在曆史的世界中對我來說才是最愜意的吧。可是現實卻是殘酷的,我現在必須獨自麵對這個複雜的社會了。

不走運的是在研究生院畢業的那年裏,我遇到了目前為止所經曆過最大的一次自然災害——東日本大地震。因為是3月11日發生的,中國人也將其稱之為311大地震。這場大地震更是引來了巨大的海嘯,最為可怕的是福島甚至是出現了核泄漏的事故。記得當時網上瘋狂流傳著食鹽可以抵禦核輻射的消息,可愛的中國人民便開始瘋狂搶購食鹽。家裏的父親也跟風去超市買了幾箱食鹽。根據這個現象,中國網民也閑不住了,開始發揮自己一如既往的語言才華來創作段子。我個人甚至認為有幾個也是頗為形象,大致講的是日本人是“大核民族”,中國人是“鹽荒子孫”吧。

尚在幾千公裏之外的中國都如此恐慌,更不用說災難中心的日本了,更是人心惶惶。當然,那段日子也是我手機最為忙碌的時候。親戚朋友各種關切的詢問。無非也就是問我是否安全,生活有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並且極力勸說我回國避難。其中我的父母更是要求我回國最為強硬之人。

依照常理來講,學業已經完成,日本國內又發生了如此嚴重的災難。我應當是毫不猶豫的選擇回國才是,可是我卻並沒有做常人看似正確的選擇。倒不是因為災後機票價格的飛漲,隻是不清楚回國後的自己是否會與當下的國內格格不入,更加不想按部就班的去父母安排的公司去工作。所以我的打算是先在東京找一份工作,穩定下來之後再做下一步打算,走一步看一步。

2011年4月的某一天,我在報紙上的招聘欄中看到位於新宿區高田馬場的一家補習學校正在招收補習的教師,月薪是22萬日元。我取出一支香煙點上,繼續往後看,有曆史的課程。

高田馬場距我所居住的池袋並不遠,坐山手線電車僅有兩站,況且曆史也是我的專業與興趣所在。22萬日元的薪水對於我這個剛畢業沒多久的“無業遊民”來講倒也滿足。我便打了電話過去說明我有想試試這份工作的意願,電話那頭告訴我說周三下午三點半帶著履曆書去麵試和考試。我想這種程度的“考驗”對於我來說應該是手到擒來,結果正如我所想,結果是錄用。

沒過多久我便開始正式上班了,工作內容主要是輔導高中學生曆史課程。工作倒也頗為輕鬆,日子也過的快了起來,一眨眼便到了盛夏。

正是在這樣一個普通的夏季傍晚,結束了工作,我像往常一樣和一些學生一起乘電梯準備離開補習學校。

“老師,為什麼說1971年中國獲得聯合國合法席位?中國不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嗎?”這是一同與我乘電梯的一個女學生向我提問。

這個女孩名叫中川夏美,也是我最喜歡的學生之一,16歲的高中女生。同日本其他高中女生一樣,夏美還略帶些許稚氣卻總刻意裝出成熟的樣子,有時候可能還會有些任性,大大咧咧的性格但是誠然難免讓人感覺過分可愛。課堂上也是喜歡偷偷玩耍手機,但這並無傷大雅,我也了解這個年紀的孩子總是難免如此。

“因為當時代表中國的是中華民國,也就是現在的台灣政府。換種說法也許更容易理解,比如說明治政府打敗了德川幕府,占領了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可是德川家逃到了北海道卻仍然在代表整個日本。逐漸許多國家認為德川幕府已經無非代表整個日本了,而東京的明治政府來代表才合適。我這樣講你明白了嗎?”

夏美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