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感覺是學生認識的起點,要讓學生學會思維就必須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這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基礎。按照化學實驗教學的程序:觀察-分析-結論-引申,教師要提醒學生在觀察實驗時,既要看到實驗的整體,又要看到各個實驗的側麵,並注意從中找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聯係,找出變化的規律,提高學生對複雜問題的認識能力。如在做銅和稀硝酸反應時,大部分學生觀察的焦點在產生的氣體方麵,而對銅片本身的變化未加以注意,在教師的引導下讓他們學會不放過任何一點稍縱即逝的現象。又如在做鈉和水反應時,學生取一小粒鈉放入水中,鈉粒浮在水麵上發生劇烈的反應,讓學生先緊緊抓住其反應現象,再加以分析引導,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十分有益。又如在講原電池時,教師可做如下實驗:把一塊鋅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燒杯中,看到鋅片上有氣泡產生,再插入一塊銅片,觀察銅片上無氣泡,再用導線把鋅片和銅片連接,看到銅片上有氣泡,再進一步在導線中間接一電流計,指針偏轉。通過一步步遞變,由觀察到的各種現象加以分析總結得出:原電池中必須有兩個電極,必須有電解質溶液,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
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教師應善於利用從實驗、觀察和測定中獲得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思維加工,經過科學的抽象,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這也是發展學生智力的核心。如在講水的電離時,由於學生已有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又知道“水不導電”,那麼水是不是電解質呢?教師用裝有小燈泡的導電裝置做蒸餾水的導電實驗,由於小燈泡不發光,可能有學生就會得出“水是非電解質”的結論。這時可以用靈敏電流計演示純水的導電實驗,可看到電流計指針輕微地搖動,兩次實驗表明,水中存在著微量的能自由移動的離子,肯定了水是極弱的電解質。又如關於鹽類的水解問題,通過測定碳酸鈉水溶液的pH值使學生知道它是堿性,並得出OH-濃度增大的結論,而碳酸鈉本身不會電離出OH-,為什麼OH-的濃度會增大呢?通過學生討論,肯定碳酸鈉在水溶液中發生了水解反應,打破水的電離平衡,使H+減少,增大了OH-濃度。在此基礎上分別測定醋酸鈉、氯化銨、氯化鈉溶液的pH值,並分別分析得出鹽類水解的規律。在許多抽象的化學基本理論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形象化實驗,指出教材的重點和關鍵,闡明知識規律,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提高探索能力,以利於更好地發展學生智力。
通過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列寧說:“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並從抽象的思維到實踐,這就是認識真理、認識客觀存在的辯證的途徑”。在化學實驗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終目的,這也是發展學生智力的關鍵。如在講硫的性質時,可補充做驗證硫和鐵的反應產物的實驗,將產物用稀硫酸溶解,然後用硫氰化鉀溶液檢驗,證明硫隻能把鐵氧化成亞鐵鹽,並結合氯氣、氧氣與鐵的反應,得出氯氣、氧氣、硫三者的氧化性依次減弱。同時也就很容易讓學生分析出為什麼硫與銅反應產物是硫化亞銅而不是硫化銅。這類實例還很多。對於一些易混淆的化學反應,可以采用對比實驗,讓學生通過細致觀察和獨立思考,尤其注意對反應現象之間的聯係和區別加以分析,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形成一種行之有效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達到更高層次地發展智力的目的。
實驗教學中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提高教學質量,不僅要發展智力因素,還要有對學習活動的興趣、熱情,以及必要的注意力集中狀態和謙遜、自尊、自愛、自信的人格潛質,這些良好的個性特征均屬非智力因素,其發揮狀態如何,將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化學教學中,實驗占有很重要的份量,在實驗教學中有意識培養非智力因素,十分必要。河北省保定師範專科學校趙彥改老師總結介紹的做法如下:
實驗引導激勵興趣正如教育家布魯納說的“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第一節化學課就把學生引入神奇有趣的化學實驗中去,鎂條的燃燒令人驚歎,使他們聯想到節日焰火、照明彈;加熱碳酸氫銨,一連串有趣的變化引起了熱烈的思議。如果再添上一個噴泉實驗,就更令學生歡呼雀躍,他們初次接觸化學,就會感到它的濃厚趣味性和神秘性。一個個“為什麼”油然而生,使他們愛學,愛想,除演示實驗,學習實驗,還可以適當補充必要的探索實驗,指導他們課外做些簡單而有趣味、聯係生產生活實際、力所能及的小實驗。如夏天自製汽水;從明礬水解了解炸油條的化學原理;將廢乒乓球與丙酮製成粘合劑;從廢顯影液中提取金屬銀等。從中激發學習興趣,懂得化學知識的廣闊用途,嚐到實驗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