簫四郎的祖父就教導了兩代帝王,讓當今皇帝崇尚儒道,重用有才之人,提高南人在大夏的身份地位,才造就了如今南人與北人兩分朝廷的情況。
大夏開國皇帝乃是北人,重武輕文,攻破前朝後就把前朝遺民稱為南人,乃是下等人,所以大夏開國之初,南人的地位十分低下,是簫家讓南人堂堂正正的站起來不再是奴隸俘虜。
當今因為簫丞相的影響,崇尚儒道,以仁孝治國重用南人,開行一國兩製。
才不至於讓朝廷被太後和秦相掌控。
因為當今信奉佛教,所以大夏僧侶的地位很高,被皇家供養的寺觀還有一定的田糧來養這些僧侶,甚至有僧侶身負一定的官職,入朝為官。
蕭家身為南人的代表,又是皇帝信任的朝臣,所以簫家在朝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北人重武輕文,最是看不慣南人文縐縐說話的樣子,再加上北人的官職乃是世襲製,比較重要的官職大多都是要看是不是勳貴世家才能坐,世襲的更是老子退了,不管兒子有沒有本事自家兒子都有能坐上老子的位子,所以朝中很多重要官職都是乳臭小子擔任。
這些勳貴子弟除了吃喝玩樂,穿衣吃飯外什麼都不懂。
朝中的位子本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既然南人要入仕,自然就會影響這些勳貴的地位權力,所以這大夏的勳貴宗親對在朝的南人自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然而南人又何嚐不是看不起北人,在他們眼中,這些勳貴子弟,世族宗親不都是隻知道強取豪奪的酒囊飯袋而已?
一個個叫嚷的厲害,卻從來不做實事,把別人不當人,除了用手段斂財欺壓南人,便再也沒有別的本事。
要說這裏麵誰最恨誰,身為北人勳貴代表秦相爺自然最恨的是簫家人了。
然而簫家又何嚐不是恨秦奸相?
所以簫家和秦相一直不和,隻要是秦相要殺的人,要做的事,簫家都要盡力保下來或者阻止。因為秦相要害的人必定是忠臣,要做的事必定是危害一方。
可是這次當秦相讓人奏上這個奏本的時候,南人和北人幾乎掉了個個,其中即涉及到南人也涉及到勳貴,才讓皇帝同意這本奏章。
勳貴之間卻是不敢阻止,既怕得罪太後和秦相又怕被南人抓住把柄攻擊。
隻怕這次江南一地就要牽扯不少人出來,眼看京城就要再起波瀾了。
這日。
村長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宣布了今年縣裏要征收科差和丁稅,丁稅就是人頭稅,每家每戶的壯丁都需要交人頭稅,(前麵所繳的秋糧是地稅)人頭稅也可以繳納糧食也能用銀子抵,一人需繳納五鬥九升糧,換算下來就是八十八斤五兩糧食。
那麼按照樓家男丁算就要上繳差不多六百二十斤糧食了,這可比地稅還高出幾倍。
地稅按照上等田一畝五升算,也不過七斤五兩糧食,樓家才八畝田五畝地,算下來也不過百八十斤糧。
一畝地產三百斤稻也就是兩百斤米,繳納地稅一百斤糧食,樓家一年辛苦下來也不過才收一千五百斤糧食,根本不夠十幾張嘴吃到明年秋收。
此話一出頓時讓村裏人都懵了,有人急得臉紅脖子粗的叫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