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卷 第202章 生死時刻念菩提(2 / 2)

而恒山悠久的曆史,確實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因為它不僅僅地勢險要,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千年的曆史沉積,讓它蒙上可一層極為神秘的色彩!

古書《道藏》中就有過記載,“恒山高三千三百丈,上方二十裏,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種可度俗”。以致後來,多少位雄韜偉略的帝王,都選擇來恒山祭天。甚至在現實的史料中也有記載,曆史上皇帝親祭北嶽大帝的有十八位之多,而派特使專程祭拜的更有八十多人!這無疑讓恒山更為出塵、超然世外,盡顯神秘氣息。

甚至在神州大地,任何時期都流傳著恒山的傳說!

秦始皇冊封天下十二名山,恒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西漢時期,殷朝王子昌容在恒山修道成仙;景帝任政年間,茅山派還常駐恒山修煉神仙之方;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登臨恒山祭祀北嶽恒山大帝;唐朝冊封北嶽為“安天王”,作為國家安定的象征;宋代宋帝封恒山為“北嶽安天元聖帝”;明朝朱元璋稱北嶽為“北嶽恒山大帝”;甚至神話故事中,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都帶徒來此修道煉丹...可見,恒山在曆史中的地位究竟高到了什麼地步!

“四月桃花紅勝火,五湖香客朝如雲!”這是後世人對於恒山活動的真實寫照。

任由十爺再怎麼講得精彩,當我真正親臨恒山山腳的時候,才感覺到了恒山的浩蕩之氣,仿佛普天之下,唯獨它最為壯闊!

我們四人感歎之餘,並沒有停下來休息一下,發而迫不及待走上山道;至於我之前所抱怨的累與苦,此時早已經被恒山的魅力完全征服了。我的腦海裏想著的,就是趕快上去親眼瞅瞅恒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當我向上攀爬的時候,發現整個道路都由石階鋪設而出,如攀天之梯,隱約入雲間。這時我唯一想到的,就是自己與恒山相比,完全是螻蟻一般,無可比擬!

這時我的心裏更是有一種向往,就是無論如何,我也要登頂去瞧一瞧,恒山的真實麵貌!

別看褒哥年紀很大,可他一口氣登了幾十個台階,連氣都不帶喘,這讓我這個年輕人有些不淡定了,馬上加速去超越他!可誰會想到,褒哥故意與我較上勁似的,每當我追上他的時候,他就開始繼續向上麵攀爬。而餘龍,卻是獨自遙遙領先,任由我們追趕,就是追不到。

再後來,我實在是走不動了,隻好放棄了追趕他們二人的念頭;可十爺最後卻與我並肩同行,開始為我講起了此地祭祀的活動內容。

在十爺的一番詳細敘述下,結合當下不斷上升的道路,更是惹起了我無限的遐想。冬日已經到來,可路旁的古樹依舊蔥綠;恒山迎客鬆,傲然挺立,姿態雄健,即使天寒地凍,仍在逆天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