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卷 第230章(2 / 2)

不過我瞧得十爺,總是看神龕下麵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甚至他不惜冒犯那些供奉桌上的神仙,把琳琅滿目的祭神用品都通通查看了一遍。

最終,他大歎一聲,來晚一步,桌山給的那些雕花鏤空器皿,都實則為贗品。我在他身後笑然,這麼多年,如果真有什麼貴重稀罕的東西,早已經被人搶劫一空了,哪裏能放到今天?

而餘龍,自從之前響沙灣事件後,雖然偶爾還有一些衝動,但至少在冒險的時候, 沒有太過激進,反而是寸步不離十爺。

而我卻一直在回想著,之前那廟宇中的那位道人,究竟是什麼原因,才會使得他的氣息與橋上那道身影的氣息一模一樣呢?

見十爺對此事的不以為意,我便不在與他想說,反而一字不少地向身邊的褒哥講起了我察覺的怪異事件。最後在我不斷地哀求催促之下,褒哥終於答應我,等一下再返回那個廟宇的時候,定會幫我一起查看緣由。

可沒想到,當我再次回到之前那個廟宇的時候,那位道人早已經不知何處!  “岩巒疊萬重,鬼恒浩難測!”

不愧古詩有雲,當我們行走在這險峻的山道之上,才由衷地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氣勢磅礴,風景如畫,整個山脈至上而下,散發著雄渾的曆史氣息。

沿石階而上,首先印入眼簾的是,兩個遒勁有力的紅色大字“恒宗”,據說是明代成化年間的大同知府所寫!觀摩這字跡,就明白過去北嶽恒山在當地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不過在我繼續上行的時候,卻發現有些遺跡經過曆史的洗刷,已經變為了殘跡;更甚的是,在一些殘垣斷壁上,我居然看到了人為的破壞痕跡, 一片狼藉!這讓我的心情有些沉重,雖然古跡讓人心生敬仰,但一些人的做法卻讓我有些不快!

如果長此以往,我擔心很多古跡都慢慢消逝在歲月之中。就如同享譽天下的恒山奇景,“三寺四祠九亭閣,七宮八洞十二廟”,已然絕跡多年。

也許是天氣使然,在上山的時候,我們居然沒有見到一個人影;不過在半路的時候,我們卻是瞧見一位道人打坐於白虛觀前。從外貌上來看,他不過三十出頭,不過一頭雪白頭發,竟是讓我有些懷疑自己的猜測,他究竟是否是這個年齡!

此地算是我們四人唯一一處駐足很久的地方,看得出來,十爺似乎也想向這位道人問一些事情,可任是我們足足待了一個時辰,那道人始終沒有睜開眼睛,而我看得清楚,他連眼皮都沒有眨一下!要不是餘龍在上山之前就答應十爺,不會在這片淨土上輕舉妄動、惹是生非;不然以他那急性子,早已經鬧得天翻地覆了。

最後不得已,我們隻好繼續向上行去,隻是在離開此地的一刹那,我似乎有一種錯覺,這道人的氣息與之前在石橋山給的那道影子非常相似!我不由返回頭多看了那道人幾眼,可仍然沒有發現什麼可疑的地方。

當我在山上私自和十爺訴說起來時,十爺隻是笑著說我想多了;還說最近可能有些累,適當放鬆一下,不要一直糾結其他問題。

既然十爺這樣說,我也不好再多說什麼,隻好一路觀山覽水,再次融入到了這處處透著神秘的山脈之中。一路上去,除了那些遺留的舊址外,最吸引我的,便是摩崖石刻!我不懂當時的那些人是如何寫上去的,但每一副石刻都顯露出極為靈秀的特質!

我感覺到,當我去看這些石刻的時候,手臂上的紋身居然發燙起來,而我隱約間有些理解了部分石刻的內容;可當我繼續這樣深究下去,手臂上居然十分發燙,最終,我不得不停了下來。

還有一點,我不得不提。那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迎客鬆,更多的古鬆都紮根於岩石之中,傲然挺立,姿態雄健,倒掛於絕壁之上;鬆傘如翼如亭、如虹如橋,甚是奇特!

我看到它們第一眼的時候,就覺得它們與我有非常相似的命運,那就是生於亂世;當然它們比我好上的一點,便是它們已經尋到了落腳點!而此時的我,依然在為了身上七煞中的“逢”七之災而到處奔波。所以,我在感歎大自然的同時,也在設想著自己在未來的情形,既然沒有思想的它們都如此有大毅力,我又如何不能夠一直堅強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