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魚兒歸唐(2 / 2)

虎子聽了蕭明的講解後,對於養魚有了更新的認識,以前的他隻知道單純的養魚,到現在他才知道養魚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啊,蕭明果然博學,自己準是沒有跟錯人。

蕭明把自己認魚的技術全部傳給了虎子,虎子學了新的技能自然躍躍欲試,一刻也不停的組織著鄉親們將大盆裏的魚兒給分了類,大概在亥時三刻,虎子將幾大盆的魚兒全部給分好了。在蕭明的囑咐下虎子一刻也不敢耽擱把魚,用農用推車趕著班兒的運進了魚塘後才拖著慵懶的軀體一搖一晃的自個兒回家去了。

魚塘的事情總算是告一段落了,這忙活了將近一個月的工程終於落下了帷幕,魚塘有虎子和蘇陽代為照看,蕭明也可以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麵了,現在的他得趕緊準備科舉考試了。

蕭明其實早在年前就已經參加過一次科舉考試了,那時綏德城還沒有光複,所以綏德片區的童生都是在綏德的鄰縣參加由當地學政主持的院試,因蕭明年僅十七就弄了個秀才的稱號這馬氏蕭郎的名聲才慢慢的響起來。

現在綏德在去年被收回,為了彌補綏德地區人才發覺不足缺陷,神宗皇帝決定將祖製規定的解試也就是俗話的秋闈往前改了改,提前到了來年的春天,為了吏部的運作機製不受到影響,這提前的解試竟然比在三月舉行的會試春闈還要靠前,隻在一月中旬便要進行。

解試(jiè shì)是科舉時代唐、宋、州府舉行的考試,即後來的明、清的鄉試,是科舉程序中的第一級,內容比較簡單,考三天,共考三場。

但是蕭明的時間機會也不怎麼多了,雖然他得到了此世蕭明的關於大經義三道、詩、賦、子史論、時務策等基本的解試功底,但是這現代人的思想和古人還是多多少少有些差別的。第一場問題不大,跟高考考問答題差不多;第二場那就相當於古代作文了,蕭明可以應付;可這難就難在第三場,第三場就是寫議論文了,他一個滿腦子現代人觀念的人又怎麼能夠理解到古人那些關於子史論、時務策的套路呢。

蕭明雖有信心但是小心駛得萬年船,這第三場的內容自己還是不可以掉以輕心,非得花個時間惡補一下不可。正好魚塘的事情自己不再勞心勞力,自己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溫習一下了。

蕭明這幾天也不再出去奔波,隻是一頭紮進書山題海裏,仿佛又回到了高三時候的日子,蕭明自己對這種重溫的感覺也很是喜歡,沒想到自己一個已經大一的學生還能夠重溫一次高三的時光,而且還是在古代,這份感受那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

馬氏見蕭明一心學習,心中也甚是寬慰,時不時的給蕭明泡泡紅棗,燉燉雞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哪怕蕭明的魚塘辦的風生水起,作為母親的是希還望兒子能夠金榜題名名字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