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欲速則不達(1 / 1)

巴西海軍的“斯塔利亞號”潛水艇是一艘柴油動力的常規潛艇,它的排水量為3200噸,上麵有150名船員,在水下潛伏不動的時間可達140小時。雖然它比起超級大國的核潛艇來要遜色多了,可對於巴西這樣一個軍力較強的國家來說,它還是被視為海軍的驕傲。

上世紀70年代初的一天,“斯塔利亞號”在南大西洋執行訓練任務,當它駛至巴列亞角附近海域時,準備出水進行常例的換氣、充電工作。潛艇漸漸上浮,從水壓計上可以看出,它已快接近海麵了,觀察員奉命升起潛望鏡,望海麵動靜。“啊!”海麵上有一艘快艇駛來,“緊急下潛!”觀察員發出了驚叫。話音未落,“斯塔利亞號”便發生了猛烈的顫抖——一艘高速穿越的遊艇擦頂而過,潛艇頂部被拉開了一個大口子!

海水立時噴湧而進,“斯塔利亞號”像喝醉了酒的醉漢一樣,在海水中搖晃了一陣後,便往下沉去,最後,陷在海底的淤泥中一動也不動了。從儀表上可以看出,這裏的深度是46米。

突如其來的橫禍使船員們驚惶不已。由於聯絡中斷,救援無望,隻能靠自救求生了。這裏已離海麵不遠,隻要能上浮到海麵上,就有希望。可眼下爬出潛艇要費些時間,因為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力,這裏的水壓使你根本無法打開艙蓋,所以隻能先打開高壓氣瓶閥門,向艇內充氣加壓,等艇內外壓力平衡後,方可打開艙蓋逃生。

一個小時後,充氣結束,艙內外壓力平衡了,船員們開始做緊急上浮準備。炊事員勃萊克偶一轉頭,一筐午餐肉罐頭進入了他的眼簾,“哦,也許該帶上些罐頭,不然,浮上水麵後要挨餓的。”在這樣的念頭支配下,勃萊克急忙拖來兩隻挎包,七手八腳地塞進許多罐頭後,把它們背在身上。

艙蓋打開了,很快地,船員們離開了潛艇,投入了冰涼的海水之中。勃萊克因負重物而落於同伴後麵,最後一個浮升到水麵上。

最後的結局仍是悲慘的:勃萊克活了下來,可他卻是“斯塔利亞號”上唯一生存下來的人,他的夥伴都死了。盡管他們中的許多人已到達了海麵了,但是要麼是出水後即死去,要麼就是救起不久後死在醫院裏。

這真神奇了,死神為什麼唯獨漏掉了勃萊克呢?

海軍醫院的醫生作了解釋。大家知道,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與壓力有關,壓力越大,溶解度越大;壓力降低,溶解度減小。我們平時生活在常壓之下,人的各種組織能溶解一定量的氣體。而沉沒的“斯塔利亞號”在40多米深的海底充氣加壓時,艇員們的身體暴露在高壓環境下,高壓氣體會經肺部不斷溶解到血液裏,被轉送到全身各組織器官中去。

當他們離艇上浮時,如果上升速度適當,隨著人體逐漸上浮,環境壓力逐漸減少,這些溶解的氣體就會從人體各組織通過血液循環送到肺部,排出體外。如果人的上浮速度太快,外界壓力迅速下降,機體組織內原來溶解的多餘氣體來不及排出,就會在體內形成氣泡。這恰似一瓶啤酒,將瓶蓋突然打開的話,原來溶解於酒中的氣體就會驟然衝出,形成大量氣泡一樣。這種討厭的氣泡在人體的血管、關節和神經裏形成,就會影響正常血液循環,致人於嚴重的疼痛,或陷於深度昏迷,嚴重的會導致死亡。這種現象,在潛水醫學上叫做“減壓病”。

其次,如上升速度太快,肺內氣體不能及時呼出的話,體積猛然膨脹,就會導致肺組織破裂。潛水醫學上稱之為“肺氣壓傷”。

斯塔利亞號其他船員的死亡原因正在於上浮太快;而勃萊克的幸免遇難,則是他身負的物品重量減慢了上浮速度,無形之中起了逐漸減壓的調節作用。如此看來,是那些罐頭救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