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米歇爾演示的北極圖景不再是虛擬,而是由引力波探測器從太空空間站遠距離拍攝。海歌不自覺地產生抗拒心理,很不願見到血腥的戰爭場麵。可他觀察崔倫浩等三人的表情,不僅沒從他們的臉上看出憤怒,竟還暗藏了喜悅,便隱隱覺出了什麼。
圖景繼續放大,海歌站進了一間裝飾華麗的冰堡房間。
這兒晶瑩剔透的牆上,成排懸掛古代地球名人的油畫畫像,其中有拿破侖、伽利略和哥倫布,還有蘇格拉底與他的弟子柏拉圖,燃燒得正旺的壁爐上方,高懸著中國的孔子。
房間正中,是一張能供二十幾人圍坐的橢圓形會議長桌,沿牆則全是高背座椅,屬於供旁聽者安坐的旁聽席。
“我們現在進入了新聯合國新聞發布中心。剛剛被北極世界人民民主推選出來的第一任聯合國秘書長,緊急召開了專門針對地球拯救計劃的公開聯席會議,因為時間緊張,新聞發布會也同時舉行。”
“民主推選?可他們剛剛還在……”對於崔倫浩的介紹,海歌有思想準備,但真正聽到這消息時,仍難掩震驚。他想到了那道撕裂空的,來自阿達茨導彈的紫色電光,還有裹成狗熊,在雪地裏哆嗦著作戰地播報的記者。
將政府軍作為暴力武器,全力對抗平民“叛亂”的聯合政府,突然願意以大局為重,顧及全地球的整體利益了?又或者,坐在眼前的聯合政府領導班子,已被新鮮血液替換,他們是願與無產者聯盟平起平坐的和平主義者,或者根本就來自無產者聯盟?
會議大廳裏座無虛席,旁聽席上坐滿了記者,沒找到位置的幹脆就在地毯上席地而坐。
海歌看見記者們不時拿相機對準橢圓形會議桌拍照,屋角也擠滿了攝像師,幾十架大炮筒正從各方位對準開會的人,恐怕連他們臉上的毛孔都能數清楚……
坐在桌邊的二十幾人,是這次大會的主角,他們神色平靜,大多數人都手托著腮在沉思。從著裝上看,他們應該來自不同社會階層,並從事著不同職業。其中有幾位軍人,其他人則如海歌猜想,屬於平民。
每人麵前都擺著厚厚的報告,白色封頁上的署名者竟然是……
海歌忍不住念出聲:“全球科技聯合會暨救贖之光組織?!”
……
崔倫浩開口了:“休恩先生,全球科技聯合會與無產者聯盟一起,同聯合政府的政府軍進行了長達八年的殊死搏鬥,既為普通民眾爭取生存權,又為救贖之光組織合法化奮爭。全球科聯參戰,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一年後。一名與救贖之光組織聯絡的地麵工作人員遭到暗殺,成為了科學界與民眾聯合反抗暴政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