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滅之光(1 / 2)

記不清具體是發生在二十年前的哪一了,在地球南半球赤道上生活的人們,早晨迎來熾熱的陽光後就再也沒能送走太陽。那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每到黑夜降臨前的幾分鍾,霞光如鍍上金邊的暗紅色波浪湧向地平線後,總會出現一縷兩縷的殘留,那色彩如虛弱的熱症病人麵頰泛起的潮紅,雖不難看,卻預示著死亡。

從那個時期開始,晚霞變得徒有虛名,它們蠻橫地趕走不時飄來的雨雲,越來越喜歡成群霸占西方空,肆無忌憚地稀釋夜色的濃度,以求無止盡拉長白晝的時間。直到有一,它們成功了,黑夜在南半球退化成昨的記憶,若不拉緊厚重的深色窗簾,人們就會丟失那段記憶,忘卻呆在黑暗裏是什麼感覺。

太陽忽然對地球發威,專斷地將四季壓縮成單純一個夏季,地球就快被這位向它傳遞了近五十億年光與熱的守護神摧殘得麵目全非了。

持續數月滴雨未落後,烈火煉獄向南半球敞開了大門,火焰高飄的熔爐在大地上露出爐膛,持續增高的氣溫拉開了地球災變時代的序幕。

最先遭受致命影響的地區是南極極地,當冰川溫度從零下六十度直線上升,企鵝與海豹成群死去,位處西經0度至170度區間的東南極洲最先出現了冰融跡象。分離於古岡瓦納超級大陸的冰原,在平均厚度超過5千米的巨大冰蓋下安然躲藏一億年,此時不得不麵臨著冰蓋冰層分崩離析,整個冰蓋即將崩潰的絕境。

威爾克斯地與毛德皇後地的麵積在快速縮減,南極半島西南部的威爾金斯陸緣冰層逐漸融解,以至印度洋裏漂浮的浮冰數量激增,那些淡水冰塊衝破含鹽量極高的海冰,又與它們雜糅成一體,聲勢浩蕩地抬高印度洋海平麵,再在西南季風卷起的洋流切割下分流衝入太平洋與大西洋……

冰融災難發生十年後,總麵積達190萬平方公裏,相當於兩個澳大利亞那麼大的南極洲,僅剩下了南極半島以及埃爾斯沃思地一半的地域,包括伯德地在內的西南極洲以及東南極洲整體,已徹底從地球的版圖上消失。那時有科學家預測,幸存下來的南極半島的融化時間也不會超過十年,因為氣溫若繼續上升,很快就會突破零度界限成為正數,到那時,地球半數以上的陸地將不複存在。

這個從人造衛星上俯瞰,完全由蔚藍海水統治的美麗星球,海平麵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上升了近四十米,七大洲裏的大洋洲率先沒入海底,隨即災害蔓延到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馬爾代夫……這些風景優美,遊人如織的濱海國家悉數淪為汪洋澤國。

大量外來海水的灌入,以及上層海水受高溫照射時發生的熱膨脹,使大西洋的海麵也不斷上漲,美國的邁阿密如溺水的鷹般撲騰著沉入海中,另外從坦帕到亞特蘭大,甚至包括密西西比州三分之一的地區,人們都在瘋狂打點行裝往北邊奔逃。大量包括美國人在內的美洲難民湧入加拿大境內,致使這以地廣人稀,全年清涼之名聞名於世的優雅國度變得人滿為患,秋裏很難再有人帶著閑散的心情欣賞紅楓漫的怡人景觀了。

故事要追溯到二十五年前,也就是公元世紀的174年。最先察覺出這一怪異象的,是玻利維亞西部的白色城市,蘇克雷的市民。

兩名結束了下午課程的氣象學係學生,背著帶指南針的太陽高度測量儀爬上聖弗朗西斯科哈彼埃爾大學高聳的白鍾樓,打算通過測量黃昏時太陽變化產生的高度角畫出曲線圖,以精確計算此地春季夜晚持續的時長。這是教授布置的研究課題,他們必須在今結束實驗並算出結論。他們喜歡這種類型的作業,因為這能讓他們名正言順地通過保安檢查爬上鍾樓,從學校最高的地方欣賞日落。

然而令人震驚的事情發生,通過每隔十五分鍾一次的觀測,他們發現預先設定的太陽光線照射點絲毫沒出現遷移跡象。從下午四點到晚上七點,三個時過去,陽光光束僅偏移了78毫米,如果沒使用丈量儀器,而是單憑肉眼觀察,他們壓根就不可能看出太陽正在按自然規律往地平線下隱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