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任城王元澄受命,倍道兼行,經雁門往北直趨平城。
元澄先遣部下李煥單騎入城,出其不意直奔穆泰老巢,曉諭其黨羽,示以禍福,令叛黨瓦解於頃刻之間。穆泰無計可施,倉促間率麾下數百人追擊李煥,卻中元澄的埋伏,敗走城西,被元澄部下一舉擒獲。
元澄一網打盡穆泰同黨,收元隆等舊貴百餘人下獄,大獲全勝。
太極殿內,捷報傳來,元宏大喜過望。
環視朝中文武群臣,元宏朗聲道:“平叛息亂乃為重任,此事非任城王不能成…任城王可謂社稷之臣,功在千秋!”
太傅穆亮垂首作揖,道:“任城王能謀善斷,以迅雷之勢將叛黨殲滅,實在非常人所能及。”
少傅李衝亦接口道:“任城王乃陛下肱骨之臣,陛下慧眼識珠方令其有操勝券之機。”
待二人言罷,彭城王元勰進言道:“陛下,皇叔既已將叛軍拿下,現下裏當如何善後?”
元宏微微頷首,道:“六弟所言亦是朕心中所慮之事…穆泰、元隆、陸睿等謀逆不軌,其罪當誅九族…然彼等皆為我八部宗親,先祖多有功於大魏,朕亦不得不酌情而定。”
元勰道:“陛下仁厚,親待子民。隻那些逆臣賊子包藏禍心,陛下萬不可寬縱,當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聞元勰之言,群臣皆齊聲附議。
元宏鎖了雙眉,細細思忖。片刻,元宏開口道:“穆泰為叛軍之首,其罪難逃。將穆泰施以梟首之刑,族中凡十五以上者,不論男女皆賜死,十五以下者流徙漠北,永世為奴。陸睿賜鴆酒,妻女流徙遼西為民,其子入掖庭為奴。”
“至於元隆…”元宏微蹙雙眉,猶豫不決。
鹹陽王元禧知元宏心中所慮為何,於是進言道:“陛下,元隆雖為東陽王長子,然其兄弟皆參與此番謀逆之事,且曾挑唆已故廢太子謀逆不軌,陛下萬不可輕饒!”
朝中雖有與東陽王元丕交好之人,然此乃謀逆大罪,自是無一人敢出言相保。
元宏望著群臣,道:“當年先帝在位之時,丞相乙渾謀反,乃東陽王率軍平叛,其亦是有功於社稷…如今其子大逆不道,犯下滔罪行,為國法所不容…將元隆梟首示眾,元業與元超兄弟賜死,此三房子嗣流徙敦煌;念元丕早年有功於社稷,免其死罪,與妻兒一同廢為庶民,發往河西。”
此番叛亂,因留於平城的宗親舊貴多數參與,元宏知法不責眾,雖未施以酷刑,卻因穆泰與元隆等人伏法而令餘眾再無抵製漢革之心。
舊歲因大雪封路而未開臘月親臣之宴,今歲平城叛亂平息,漢革得以推進,故而元宏龍心大悅,便令少府卿佟文政協助右昭儀李氏,務必令今歲親臣之宴紛繁盛大。
借了此機,李氏極盡所能,大肆操辦,欲以此親臣宴博群臣讚譽,以為自己登鸞位與七皇子元悌奪儲位而備。
雖有各署署丞張羅操持,然李氏畢竟後宮主事,故而日日忙亂,直至臘月十九,一應事宜方才安置妥當。
李氏隻覺腰膝酸軟,正欲歪於席榻之上欲做憩,便聞近婢來報,彭城公主入了安息堂祭拜先太後。連日來李氏忙於籌備親臣宴,加之元鈺近來常往樂浪公主府中住,李氏亦是許久未與元鈺相見。得了此訊,李氏顧不得乏累,便更衣登輦,往安息堂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