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瘋了的吳王(1 / 2)

滿月嘴角抽了抽,自己若有賈詡那智商,早把侯景玩死掉了,還容得他在那蹦躂!說起來,自己好幾次受苦都與侯景脫不了幹係。

雖榮懷那次不是侯景授意的,但榮懷也是侯景的人;而馬融這次,一看馬融的要求便知是侯景幹得好事。姑娘為了刷名望不假,可那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不然誰會冒著生命危險去走鋼絲?刑罰就那麼好受?用針戳個洞都疼得厲害呢,別說是那樣的刑罰了!

所以,他們之間是有仇的。而侯景,身為閹人,信奉的可是斬草除根。從他給自己不斷上眼藥下套就看出來了,看似對自己和藹的侯公公心裏也一樣有疙瘩,即使自己能大方原諒,可身為冷雲未來的妻子,侯公公恐怕沒那麼容易一笑泯恩仇呢!

接下來的日子變得異常繁忙。對於婚禮的流程,明朝的法律做出了明確的指使。首先是法定年齡的結婚年齡是男16,女14。

在符合了這條件後,還得先采納。

所謂采納就是與提親差不多。和後世電視劇裏演繹得不同,古人的采納禮極其繁複。冷家為了表示誠意,所有的流程都重走一遍,以示名正言順。

冷雲一大早得起來穿上深服,到祠堂祭奠祖宗,告訴他們:我年已長成、未有伉儷、已議娶某某之女。今日納采、不勝感愴等。然後天未亮就得帶著司儀媒婆,抱著大雁前去楊家提親。

等到了女方家,冷雲從哪個門走,媒人從哪邊走,都是有極其嚴格規定的。宋亡於蒙元,對於當時的華夏人來說這是亡國滅種之禍,大明打敗蒙元後,極倡複古,民族主義情緒嚴重,大抵因曾亡國亡種而自卑,所以對於禮法極為看重。

就是小到庶民娶親這事,都必須遵守古法,走哪一個台階,走幾步都有極為嚴格的要求。庶民尚且如此,莫提公侯之家。

等交換八字後,第二步就是送納幣,也就是下聘。

這一步同樣繁瑣,其中繁複不多敘述,隻道是那108抬聘禮已成了寧波城熱門話題。聘禮嫁妝的數量並不受禮法限製,隻受財力限製。

108抬的聘禮,足以震驚世人,這手筆得多大?

可再想想娶了楊滿月就等於擁有她那多產業,估計陪嫁也不會少,一些精細的家中主婦倒是佩服起冷老太太的手段心思來。

聘禮下了,隻要接受了,那就沒反悔了。

“諸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轍悔者,杖六十;雖無許婚之書,但曾受聘財,亦是。”此雖為唐律,可宋元明清都沿用這條,所以之前葉戚才敢這麼磋磨楊滿月。

村人看著嫁妝進了楊家,就是陳氏已同意這門婚事,所以反悔不得。人家囂張也是有倚仗的。

下聘禮那日,滿月見到了冷老太太。

這是一個看起來很慈祥的婦人,年歲不大,也就四十出頭。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穿戴倒也不見華麗,可從那暗紋交錯的布料上可看出這是一個喜歡低調奢華的人。

古代布匹是可當錢用的,像這種織有暗紋的布匹要花費織布娘許多心力,故而價格不菲。初一看,不會覺得冷家老夫人有什麼奢華,可若是仔細觀察,便覺此人品位很高。

平日想來也是注重保養,看著也就35,6的樣子。

見著滿月便是笑著道:“曆經磨難,總算化得正果,老婆子今日總算見著你了……”

她上上下下得一陣打量,眼裏露出滿意,“年雖小,可見端莊,氣質如空穀幽蘭,親家母,你把女兒教得好啊!”

陳氏矜持地笑著,“親家母謬讚了,我本一農婦,哪有什麼見識?多虧夫君在世教她讀書識字,方有今日。日後到了您家,還得勞您費心啊。”

周氏笑著道:“親家母不必妄自菲薄。我且聽人說,親家母雖出生農家,可卻也是勤學上進之人。為了替家媳打理這歸林居,二十七歲的年紀再入學堂,短短兩年時光便能寫會算,真是好本事!”

幾人說著話,滿月看著未來婆婆,心裏微微鬆口氣,看起來是個好說話的,也不知這是不是真麵目?若真是表裏如一,那以後自己的日子也好過點。

雖說可以和大叔住外麵,可若是大叔以後回京,那還是得住一起去的。家庭和諧比什麼都重要,若內部不團結,還談什麼夢想?

廚房裏的大廚使出渾身本事,盡心做菜。本來按規矩,今日下聘是要請媒人和賓相(司儀)吃一頓的。但今日連小東家未來婆婆都來了,那就得隆重一些了。

菜做得正起勁,卻聽見外麵吵鬧,沒多會兒功夫便有小學徒進來,哆哆嗦嗦地道:“師父,那吳王又來了,親自點名一定要東家給他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