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與執著的學生時代
8歲的達爾文進了鎮上的小學——凱斯牧師主持的一所小學校。第二年,他轉入布特勒博士學校。入學的第一天,達爾文興奮極了,盼望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可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布特勒博士學校是一所嚴格的舊式學校。教的是難懂的經文,枯燥無味地講授古代的地理和曆史,沒有自然科學方麵的課程。達爾文給這個學校的評語說:“最有害於我的思想發展的,無過於布特勒博士學校了”,“這個學校對於我的教育,簡直是一個空洞的場所。”
於是,他把精力和感情都傾注在課外活動中,而考試成績卻越來越差。這種“不務正業”的行為,遭到了學校和家長的一致反對,校長布特勒博士把達爾文召去,公開地斥責他是一個“二流子”;父親氣憤地責罵他:“你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外,什麼都不操心,將來會丟你自己的臉,也會丟全家的臉。”
1825年,父親將13歲的達爾文和他的哥哥一起,都送到了愛丁堡大學學醫,希望他們成為和祖父一樣的名醫。然而,灌授式的課堂教學方法,很快使達爾文感到討厭,他不想當醫生,而對自然科學興趣十足。
父親對於兒子的“遊手好閑”很擔心,對於這個童年喪母的兒子既惱火,又心疼,見他無意學醫,就想培養他成為一個“尊貴的牧師”。
1828年秋,達爾文被送進了劍橋大學學神學。開始,達爾文也有喜歡做一個鄉村牧師的想法,並認真閱讀了英國教會的教義和有關神學的書籍,一點也不懷疑聖經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理,“確信我們的教義一定是可以全部接受的”。在神學的考試中,他成績優良,名列前茅。
但是,古典的課程,枯燥的神學,很快使達爾文感到厭煩。所以,課餘時間達爾文又常常去找自然科學家,和他們一起談心、散步、做實驗,討論他真正關心的科學問題。
達爾文對刻板的教學製度、陳腐的教學思想極為厭倦,也對它的束縛進行了堅決的反抗。他是舊傳統的叛逆者。而他對自然科學的追求卻是那樣的執著,即使麵對學校、家庭、同學的譴責和譏笑,都未曾動搖和放棄過。
還是在布特勒博士學校時,他就常常去捕捉昆蟲,尋找礦石,拾揀貝殼,采集動植物標本……並聽人講解晴雨表上遊標的原理,跟一位校外老師學習幾何學知識。在布特勒博士學校學習的最後一年,他的哥哥置辦了一套化學儀器,在花園的工具房裏,布置了一間實驗室,努力進行化學上的研究。達爾文盡管一天的學習和活動已經十分勞累了,可他仍然跑步回家,趕著去當哥哥化學實驗室的助手。達爾文一邊幫助哥哥做實驗。一邊看書。後來,就學著動手獨自操作,很快就掌握了製作幾種化合物的方法。他把和哥哥一起進行化學實驗看成是“受到的最好教學”。
在醫學院學習期間,達爾文曾結識了一些愛好自然科學尤其是生物學的青年朋友,其中一個是比他高幾年級的葛蘭特。在一次散步時,葛蘭特熱情地給達爾文介紹了拉馬克的進化觀點。雖然達爾文曾讀過祖父寫的《動物生理學》一書,但對拉馬克的進化觀點還是表示了極大的驚訝。葛蘭特是研究水生動物的,達爾文經常跟著他到潮水漲落的沙灘上捕捉動物,並盡最大努力進行解剖。在這期間,他們還和漁民一道撒網捕魚,捕撈牡蛤,並且製成各種標本,帶回來分析研究。
有一次,達爾文利用簡陋的顯微鏡,進行了兩小時的觀察分析之後,發現了一種名叫板枝蚧的動物,所產生的具有鞭毛並能運動的幼蟲,而過去卻被研究家們錯誤地認為是板枝蚧的卵。還有一次,他又通過顯微鏡觀察到類似蠕蟲的海蛭的卵衣,而過去曾被人們認為是墨角藻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