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出現了一位被後人稱為“聖人”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他就是孔子。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說孔子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嗎?
孔子是個大教育家,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奴隸社會隻有貴族子弟才能享受文化教育,孔子認為這樣太不公平,他認為每個人都有接受文化教育的權利。孔子創辦私學,遵循有教無類的原則,無論家庭出身貴賤都可以入校學習。孔子的學生有貴族子弟,也有平民。
孔子一生中收了3000多名弟子,著名的有72人。
孔子講學的地方,有庭院、有臥室、有講堂、有郊外,有時在旅途中的馬車上就講起學問來。他和學生們一起生活,勤勤懇懇地教育學生,得到學生的尊敬。
孔子不僅是個教育家,還是一位思想家。他大力提倡“仁”,就是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忠於君主,要關心愛護他人。他還經常講“禮”,就是要人們遵守嚴格的等級製度,地位低的人要服從地位高的人。
因為孔子的思想既有一般的做人道理,也有對統治者有利的方麵,所以一直流傳至今。
孔子重視學問,但是看不起生產勞動,他反對學生耕田種菜,認為這些事是沒有出息的,這是很不對的。
孔子的學習態度和方法
孔子一生總結了很多道理。他告訴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思是說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一位可以做我的老師。
他還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這才是聰明睿智。
在學習上,要不恥下問,不能不懂裝懂;要“溫故而知新”,在複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學好新知識。
這些經驗直到今天還常常被人們學習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