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鯨
白令海峽有一種食量很大的鯨,有人叫它“病鯨”,又叫它“香鯨”。香鯨胃部挖出的腫瘤和膿塊,可製作香水,也可作為藥材,稱之為“龍涎香”。
香豬
在我國青藏高原和廣西部分深山裏,有一種豬,肉質很香,放在餐桌上香味久飄不散。
香豬
有趣的是,香豬以小聞名,出生時500克左右,到6個月後仍隻有10千克上下。這種豬身上長著一層厚厚的絨毛,在零下30℃的冰天雪地裏照樣生活。
香鼠
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有一種奇特的香鼠。
它頭頂上長著香腺,沿頸部伸出一組香腺管,通往身上的許多香胞,會分泌出香素,發出陣陣濃香。
香蛇
在圭亞那邦可那村有一種奇異的蛇,它的身上能發出一種香味,其味有防蟲、防蚊作用。有趣的是,這種蛇會將身體卷縮起來,絞成一種非常美麗的“花紋”,當地人利用這一特殊的自造花型,把濃膠水灑在蛇身上膠住,製成美麗的“蛇窗格”。
香貓
東南亞有一種香貓,毛皮有斑紋,日伏夜出,喜食鼠類和植物果實。它的生殖器旁有一個分泌腺,能分泌出珍貴的香膏。這種香膏含有66種香氣成分,可提煉工業用香料。
香牛
在北美洲近北極圈一帶和格陵蘭東部,出產一種香牛。香牛雖沒有分泌麝香的腺體,但其肉有麝香的味道,在動物園裏芳香四處彌散,吸引著眾多遊人,是一種珍貴的觀賞動物。
會吐絲染色的動物
活在地中海裏的一些小貝殼,從體內分泌出大量的細絲或液體來,人們可以用這些細絲織成綢緞,用液體把織物染成紫紅色,這些小貝殼成了“海裏的染織工廠”。
蠶會吐絲,一種叫江珧的小貝殼,也會吐絲。它會用這種蠶絲般的細絲將自己固定在水下的物體上。還會用細絲混合了小石片或者珊瑚、貝殼的碎片等,搭建成一個牢固舒適的窩。
古時候,人們發現“海絲”非常結實,容易紡成線,織出的綢緞——維鬆綢,又輕又軟,十分美觀。幾十年前,地中海周圍的許多工廠就是用這些“活的精紡車間”供應的原料,來生產絲綢的。另一種叫荔枝螺的小貝殼,每當危險來臨時,就施放出液體來,當做“煙幕”來掩護自己。這種液體原是乳白色的。用它來浸泡織品,幾分鍾後就變成了黃色,逐漸又變成了翠綠色。在光的作用下,顏色還會不斷變化,先是天藍色,然後變成淡紫、紫色和深紫色,最後又變成了紫紅色。古代羅馬人潛入海底采集荔枝螺,從幾千個海螺中隻能得到一千克紫色染料。用它染成的紫紅色衣服,價錢當然是昂貴的。那時候,皇帝還特地頒布了命令:紫紅色的衣服隻準貴族穿著。難怪人們叫這種染料“帝王紫”了。
有趣的是:南美洲出產的一種貓也會吐絲呢!這種貓跟一般貓一樣,隻是小一些,它吐的絲跟蠶絲相似,稍粗一點,也同樣能織出美麗、堅韌的綢緞來。
吐絲貓體內能分泌黏液,當粘液積得多了,就從口腔裏的四個絲孔,噴出一條條亮光光的絲來。它一年吐兩次絲,在吐絲前一二十天,既不吃,也不喝,成天蜷縮著身軀,性子慢慢變得暴躁起來。吐絲貓繞著絲棍,邊兜圈子邊吐絲,怪累的,要一天多才能吐完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