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載者,其形正方,其體變幻,動用無窮。天覆者,其形象天,其體莫測,四為風揚。出得此墓,餘盡棄兵器,以龍甲神訣八式笑傲天下,難求一敗。
陰山大墓乃此獠所建,多年之後,餘將壽終正寢之日,重返此地,留下吾身,李代桃僵,並刻下龍甲神訣之地載天覆兩式,待有緣人取之。”
陽雲漢看到這裏,發現此番陰山古墓與東海神島、火焰神山和秦嶺神木三處卻又不同,石壁之上竟還有一大段洋洋灑灑龍飛鳳舞的大字,忙接著往下看去:“餘乃大漢薑試,餘父薑伯約,大漢將軍也。”
看到這裏,陽雲漢“啊”了一聲,萬萬沒想到創立龍甲神訣前輩姓薑名試,竟是八百餘年前蜀漢大將軍薑維之子。
“餘方誌學之年,國破家亡,從此浪跡江湖,四處尋訪名師,習得一身武藝。後自創龍甲神訣八式,縱橫天下再無敵手。”看到這裏,陽雲漢心中對薑試欽佩無比,一人武功能修煉到天下無敵,該是何等睥睨天下的威風。
隻見石壁之上繼續寫道:“餘承父親遺誌,矢誌複國,雖艱難險阻,備嚐之矣,餘卻一往直前,不慮其他。
然餘生平收有一徒,此子乃餘父恩師諸葛臥龍先生之後也。餘對其傾囊相授,待之若子。孰料此子無意複國,竟賣身求榮,投入敵營。
餘查得此事,尋到此子,明言餘師徒二人恩斷義絕。無奈此子苦苦哀求,勸餘不可逆天而行,塗炭生靈。餘盛怒之下,竟失手誤殺此子。
餘之一生,唯一憾事莫過於此。餘心灰意冷之下,終於明白人事已盡,天命難違。餘雖能蕩盡仇寇奸人,敗盡天下英雄,卻是回天無力,複漢乏術,嗚呼嗚呼,不亦悲哉。”
寥寥幾段話,道盡薑試萬般無奈,陽雲漢心有所感,一股蕭索之意籠上心頭。
好一陣唏噓之後,陽雲漢方才繼續往下看去:“有機緣習得餘龍甲神訣八式者,當為餘之隔代弟子也。餘僅一事相求,代餘尋到諸葛後人,傳之龍甲八式,了卻餘之心願。但問一生幾許傷心事,唯有碧波浩渺雲茫茫,餘去也……”
在陽雲漢心中,早就將這位留下龍甲神訣前輩當成自己的師父一般,此刻看到薑試要收自己為隔代弟子,心中感動,連忙走回石棺前,畢恭畢敬叩了八個響頭,行了拜師之禮。
陽雲漢心中想起自己在峨眉派的時候,二哥淩孤帆曾告訴自己諸葛承陰、諸葛承恩、諸葛承義和諸葛承信四人皆是諸葛武侯家的後人。
雖然諸葛承恩死於峨眉山,諸葛承恩和諸葛承義二人命喪在玄古幫中原分舵,但諸葛承信依舊在峨眉山上修行,薑試師父的托付可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陽雲漢暗暗下定決心,自己定要將薑試師父的龍甲神訣八式神功傳於諸葛承信。
思討完畢,陽雲漢重新走回到石壁前,細細觀看起石壁上薑試師父刻下的龍甲神訣之“地載式”和“天覆式”。
“地載式”三十二幅武功圖譜上所刻之人,以手化刀,一招一式,皆劃方形。一個兩個三個,無數個大大小小方形,一層疊著一層,一個套著一個,罩向敵人。轉眼間陽雲漢就被石壁之上的圖譜吸引住,不由自主跟著伸手比劃起“地載式”招式。
盜墓賊溫無鬼看完石壁上雕刻大字後,明白薑試前輩將龍甲神訣隔代傳給陽雲漢,他身為一代豪傑,自是不會去私自偷窺石壁上的武功圖譜,這大墓之中的東西又為薑試前輩所有,溫無鬼雖是有好奇之心,卻也無意盜取,自顧找了一處所在坐地運功調息起來。
上官碧霄存了同樣心思,隻是她雖然沒有看向石壁武功圖譜,卻在一旁癡癡看著陽雲漢演練龍甲神訣武功。
陽雲漢演練完“地載式”之後,又照著“天覆式”上三十二幅武功圖譜所刻之人,以手作刀,招招式式,皆劃圓形。一個兩個三個,無數個大大小小圓圈,大圈套著小圈,圓圈疊著圓圈,套向敵人。
陽雲漢接連演練了幾遍“地載式”和“天覆式”,突然察覺到有些不對。
按理說龍甲神訣最後兩式的威力定是大過前麵幾式,可自己參照圖譜修習的“地載天覆”式,莫說精妙程度不及第五第六兩式“雲垂風揚”,威猛程度也是不及第三第四兩式“虎翼龍飛”,其中定是有自己沒有想通的訣竅。
想到這裏,陽雲漢停下演練,靜靜站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