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世良當即下令十萬大軍分兵八萬將興化城團團圍住,又留兩萬人馬駐紮郊區防備有援兵來襲。
待大軍休整了一日,耶律世良方才命令大契丹軍開始攻城。大契丹軍雖擅長野戰,騎兵眾多,可也在多年和大宋作戰中積累了豐富的攻城和守城經驗,隨軍更是攜帶了大量攻城雲梯和不少衝車,隻是高麗境內崇山峻嶺,道路難行,巨大的拋石車卻無法攜帶。
隨著戰鼓聲響起,大契丹軍如螞蟻一般從四麵攻向興化城頭,借著雲梯攀爬而上,輔之衝車撞擊城門。
高麗軍守將高積餘令三萬守軍和城中所有壯年悉數到城頭全力死守,擂石滾木弓箭如雨而下。
一日之內大契丹軍連攻三次,折損近三千人馬,卻依舊未能攻克興化城,耶律世良無奈之下隻得下令鳴金收兵。
一連三日,大契丹軍每日攻勢如潮,無奈興化城乃是高麗境內一座大城,城高牆厚,城內守軍又早早堅壁清野,將周邊百姓糧草全都收攏到城中,因而興化城內兵精糧足。
大契丹軍攻勢凶猛,好似狂濤拍岸一般,興化城看上去岌岌可危,實則巋然不動。大契丹軍三日之內猛攻之下折損七千人馬,損失慘重。
興化城內高麗軍雖也傷亡四千人,可城中壯丁很快補上,因而城內守軍力量絲毫不見減弱。
耶律世良無奈之下召集眾將到大帳內議事,除了尚在療傷的蕭屈烈外,其餘眾將盡皆到場,就連陽雲漢和項鳴鴬也不例外。
耶律世良眉頭緊鎖,沉聲說道:“諸位,我大軍猛攻三日尚不能攻克眼前這座興化城,反倒是損兵折將。若照著如此打法,我等如何能打敗高麗王王詢,救回耶律資忠大人,不知道諸位對眼前之局有何高見。”
耶律敵魯搶班而出,拱手說道:“大帥,此地天寒地凍。這興化城水淹不得,火攻不得,地下也是堅硬如鐵,想掘個地道也是不得其法。為今之計,隻有死死困住興化城,使其變成一座孤城,斷糧絕水之下,興化城將不攻自破。”
聽了這條建議,耶律世良緩緩搖頭:“我大軍遠道而來,如此圍困下去,恐興化城內糧草未絕,我們自己倒先斷了糧草。況且,我們大軍身處高麗險境,後無援兵,而興化城後方援軍眾多,我們久處此地,一旦敵人援軍趕到,對我大軍合圍,我們恐將死無葬身之地。”
聽了耶律世良的話,耶律敵魯心知自己所獻計策不可行,麵現羞愧之色,默然退了下去。
耶律世良掃視眾將,眾將苦無良策,個個垂下頭去,唯獨陽雲漢神色自若,雙目回視耶律世良。
耶律世良心念一動,開口詢問道:“陽大俠,眼前之局可有良策破解,但請陽大俠賜教。”
項鳴鴬一直在一旁幫陽雲漢通譯,聽到耶律世良詢問,陽雲漢微微一笑:“耶律將軍,我有一計不知道是否可行。兵法有雲,‘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誌,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耶律將軍,大契丹軍遠道而來,又連日攻城不克,何不將計就計,故意示敵以弱,白日繼續猛攻城池,晚上大營外鬆內緊,少設置燈火和巡夜走卒,故作頹勢。
如此一來,高麗軍必會考慮出來偷襲大契丹軍營寨。而耶律將軍可安排設下伏兵,來個關門捉賊。
另外,調虎離山之後,興化城內必定防守虛弱,耶律將軍還可另遣一軍,順手牽羊襲破興化城。”
聽完陽雲漢計策,耶律世良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大笑頜首道:“陽大俠此計甚妙。隻是我大契丹軍故意示弱還不夠,那高積餘和鄭神勇兩個鼠輩恐怕還不敢出來劫我營寨。
待我安排大軍中的奚族人假意叛逃到興化城內,說我大契丹軍心不穩,夜晚防守空虛,那高積餘和鄭神勇二人一定深信不疑,定會來偷營劫寨。”
陽雲漢對耶律世良一番話也是暗暗欽佩,奚族人本就在大契丹和高麗兩國之間搖擺,由他們假意叛逃,果然讓自己的計策再無瑕疵。眾人又細細計議一番,耶律世良安排妥當諸將職責,這才紛紛散去。
第四日,大契丹軍依舊是猛攻興化城,隻是到了晚上,大營之內萬馬齊喑。又接連兩日,大契丹軍攻勢漸弱,大營之內愈發死氣沉沉。到了晚間,十來個奚族兵士偷跑出大營,直奔興化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