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總理府舉辦了一場隆重的晚會。
許多西德重量級人物,紛紛從各地趕來,政要高官,商界大佬,財團領袖紛紛到場。
讓楊大老板沒有想到的是,自己以往印象中的德國,與真正見到的有諸多差別。
經過自家老丈人的介紹,楊辰才真正認識到,德國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
說到財團勢力,在楊辰的印象中,韓國當屬世界第一。
它們操控國家經濟不說,還能操控領導人的生死,眾所周知,幾乎每一任韓國國家領導人在下台之後,都會被以各種借口關進打牢,危險率堪稱世界第一。
除此之外,再有就是島國,島國財團勢力由來已久,同樣不容小覷。
不過,說到壟斷,韓國財團以及島國財團,它們都比不過德國財團。
德國雖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壟斷資本的出現卻比較早,壟斷的程度也比較高。
一戰二戰,兩次世界大戰,讓德國壟斷資本不斷發展擴大,戰爭中,隻有大資本,大財團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
就好比內陸在改革開放以後,國有企業主導經濟發展,國有企業引導經濟發展,掌控國家經濟命脈。
兩次世界,德國經濟命脈幾乎都被本國的財團勢力所壟斷。
蒂森,弗利克,西門子,克虜伯,曼奈斯曼,三大銀行(即德意誌銀行,德累斯頓銀行和商業銀行)等壟斷資本集團,長期主導且控製著德國經濟發展以及統治地位。
在德國,有兩大類財團,一類是以大銀行為中心的財團,另一類是以工業壟斷組織為主的財團。
前者,有德意誌銀行財團、德累斯頓銀行財團和商業銀行財團等,後者有蒂森財團和法本繼承公司財團、弗利克財團等。
而西門子家族屬於前者,是德意誌銀行財團的核心成員,第一次世界大戰,克虜伯、西門子、達姆勒爾、史汀納斯等壟斷組織成了戰爭的最大獲利者。
二戰後,德國的大型壟斷企業集團本該解散。但由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阻撓,德國壟斷財團並沒有解散,反而保留了下來。
對於德國的這些財團勢力,楊辰並沒有太在意,現如今德國還沒有統一,即便是統一了,德國財團勢力也不見得能夠比不上島國財團勢力。
島國財團勢力雖然談不上一家獨大,操控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但是島國財團的資本實力,無疑要比德國財團強很多。
現如今楊氏財團的實力,即便是島國幾大財團也不願意交惡,就更別說德國這些財團了。
說白了,德國之所以給人很牛逼的印象,主要源自於德國掀起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崛起,兩次繁榮,兩次落寞,然後又再次崛起。
老實說,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很多國家一旦衰弱了,基本上就爬不起來了。
就好像英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經過一戰二戰之後,國際地位以及經濟軍事實力一落千丈,現在別說在世界稱雄了,就是在這歐洲大陸上,也做不到一家獨大。
而德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被世界群毆之後,還能重新恢複過來,在歐洲占據很大的主動權,不得不說,這個國家是真心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