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自殺瞬間引起網上的一陣軒然大波,畢竟那個時候她風頭正盛,事業也正處在上升期,怎麼可能會平白無故想不開自殺呢?
因此她的忠實讀者就將一切怪罪到了網絡暴力上麵,認為那些借著讀者之名斥責她的鍵盤俠才是逼死她的罪魁禍首,也是因為她的死訊,讓原本猖獗的網絡暴力暫時受到了束縛。
一時間許多人自發舉行了悼念她的儀式,惋惜這麼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孩就是因為網絡暴力而永遠離開了他們。
可誰知,就在她死去的第七天,在她的個人公眾號上突然發了一條長長的帖子,一時間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畢竟那個時候她早就已經長眠在地下了。
可大家萬萬沒有想到,比這個突然發文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篇文章本身的額內容。
任誰都沒有想到,這個長相清麗,一笑起來嘴角就會勾起兩個淺淺梨渦的女孩,竟然曾經也受到過長達十年的精神折磨。
這篇帖子是定時發送的,名字叫做《弱者的生存法則》。證明她在自殺前早就編輯好了一切,甚至再想深一點的話,就是她早在很久之前,就做好了自殺的打算。
在那篇長長的帖子裏,她的語氣就像是終於鬆了一口氣一般帶著雲淡風輕的愜意感,好像和繁重的生活比起來,長眠於地下的死亡才是她真正期盼做的一件事情。
首先她就承認,那個之前在文章中講述的可憐女孩安琪,的確確有其人,而且正是她自己。
她說之前自己在打算寫這篇文章之前,也做了許多心理準備,畢竟這種事情即使受害者再怎麼可憐,終究還是會被別人當做受害者人生的汙點,讓受害者承擔本來不應該承擔的傷害。
可是這件從小就發生的事情,讓她即使在已經擺脫那個人的魔爪之後,還是鬱鬱不得安心,終日活在童年的恐懼之中。
她的經曆和文中安琪的經曆幾乎有九成的相似度,不過唯一不同的是,輔導她的那個人正式當時享譽全國的一個知名的教授,非常負責任的說,論年紀幾乎是可以當她叔叔的地步。
大概是預測到自己一定會安詳地死去,於是她在文章中將自己的經曆事無巨細地寫了出來,因此才讓那位道貌岸然,還經常出現在電視機前的教授的斑斑惡行被公布在大眾麵前。
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在構思安琪這個自己的化身時,其實還是帶著點私心的,於是她將侵犯安琪的人設定成了一個隻比安琪大了幾歲的大學教授,這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裏能夠好受一點。
可是文章畢竟是虛構的,事實上這個侵犯她困擾她長達十年的衣冠禽獸,不僅在年齡上和她相差懸殊,甚至在相貌上也算不得文質彬彬。
大概是遭受了痛苦的精神折磨,於是善良的她就算在虛構的小說中,也不想讓安琪遭受自己承受的痛苦,而是盡量將這樣的罪行用看起來稍微美好一點的糖衣包裹起來,可是卻沒想到,還是遭到了讀者的不滿,這一點是她始料未及的。